03年我15岁,那时候《闯关东》还没有上映,在我爸那儿得知爷爷这份光辉历史后,我买了两瓶老白干,拎着二斤虾爬子就去了爷爷家。
我爷俩半斤酒下肚,爷爷就打开了话匣子。
爷爷说他是在死人坑里被刨出来的。
提起这件事儿时他擦了擦浑浊的眼,觉得好像让他想起了伤心事儿,就连忙道歉,劝他要不就别说了。
可爷爷摆了摆手“没事儿,这么多年了过去了,有些事儿总比带进棺材里强。”
我让他别瞎说,夸他的身体在小区里算得上硬朗的老头,以后没准还能来个夕阳之恋。
这一番话换来了爷爷笑骂着赏了我一记烟袋锅。
我捂着脑袋嘿嘿的傻笑。
“你就当个故事听听就行了。”
爷爷叹了口气后又干了杯酒,我也听到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故事…
1943盛夏之际,鲁西一带三个月未曾落下一滴雨,河床干涸,土地龟裂,老百姓朝不保夕,而当时的关东军还没有全部撤离。
爷爷说当地的一名堪矿师说在卫河下游发现了沙金。
日本兵处在掠夺资源的最后阶段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随即让二狗子以一天九个窝窝头的工钱去村里找劳力。
这对于当时久旱的鲁西百姓来说这窝窝头就是一家老小的命。
一上午的功夫村里能动的男子都来了到了河床边。
二狗子梳着汉奸头大手一挥的让村民挖,什么时候挖到沙硕才能停。
近百人没日没夜的干活,可长期的挨饿村民体质普遍差,经常有昏倒的。
那些二狗子抬着人就往外丢,非但不给粮食,还免不了一顿谩骂。
我太爷虽说是村长,可在一众盛气凌人的二狗子面前也是一点辙没有。
第三天正午当头的时候,怪事发生了,有人喊说挖到雕龙的石板,村民和日本兵顿时围了过去。
到了近前一看,那石板大龙雕刻的栩栩如生,两只拳头大小的龙眼是用翡翠镶嵌而成,乍一看那绿光幽幽龙眼好似要吃人一样。
日本军顿时就连说三个“吆西。”
让村民把棺材挖出来。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殡葬文化也很发达,当时的老百姓很多吃不上饭都被迫走上盗墓贼的行当,所以遇见棺材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就当众人要动土的时候,干活的一名老人跑了过来,他趴在棺材板上就喊“使不得,这棺材不能挖啊。”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