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晚,戚颜和戚婉把原绰盈送回原府后,就回了戚家,匆忙用过晚膳后,戚颜脑海中都是今日原绰盈说的话。
戚颜在想怎么解决村子妇孺温饱的问题,也在想原绰盈参加科举的事情。
戚婉在帐外,听到了戚颜和原绰盈的谈话,看着戚颜愣神眉头紧皱的样子,上前给戚颜按摩头部,然后见戚颜回神,才开口道,“今日我查了军中需用,发现冬日中将士的棉衣布袜都有些破损,军中有没有人能补,每年光花在在一方面的银钱就是一大笔开销,若是有绣娘便也节省了许多。”
戚婉此话,正是给了戚颜一个提醒,赶忙说道,“对呀,阿婉你真细心,我们可以让周边村子的阿婆和女娘来给他们缝补军衣,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然后我们可以买下村中的棉花用于制作冬衣,这样就能解决周边村子安置问题了。”
戚婉继续给戚颜按摩,“主子比我想的多,我只是提了个醒罢了。”
戚颜摇头,她了解戚婉的性子,知道戚婉比自己要更有谋算,要不然在边疆也不会是她的军师和副将了,戚颜想来是看实力的,并不是戚婉同自己亲近便是副将,而是戚婉自身有实力。
因城防营众人的伤还没好,所以戚颜这几日出了去城防营训兵更多的还是在计划着及笄礼的事情,城防营的老兵出乎戚颜的预料,并没有排斥她这个女子掌兵,其实城防营只是名声好听,营中并无太多兵力,只有八百人,加上当年永安帝就是靠着城防营才能闯进京都城,所以他登基后,也有意削弱城防营的兵力,毕竟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帝王心思多虑,更是要防患未然。
戚颜从出生就带着非议,后来从军哪怕最后成了将军可依然饱受非议,但城防营中最普通的将士,却对自己感同身受,曾在一日结束训练后,众人围坐篝火旁敞开心扉的闲聊,戚颜没有任何架子的坐在一旁,认真倾听,他们也曾是经过重重筛选,是靖国最衷心的将士,满腔报国心,却被分配到城防营,当今是太平盛世,并未内乱,他们也没有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这虽是他们所期盼的,可内心还是想征战沙场,扬名立万。
因为衷心被永安帝放心的安排到城防营,然后平凡一生,而戚颜却因身份特殊,成为城防营的统将,城防营众人曾问她征战是何感觉,她一一告诉,戚颜看得出城防营的众将士都是好苗子,经过多日相处,他们看向戚颜的眼中带着尊敬,带着羡慕,戚颜本意是并不想在城防营中久待可此时却觉得留在这里未尝不可,虽失去一些机遇,可有谁能说城防营不是她的机遇呢。
时间并没有让戚颜太久的沉浸在城防营的温暖中,昨夜戚容边告诉戚颜,明日哪里都不要去,待着府中,戚颜相信戚容不会无缘无故就让自己留在府中哪里都不许去。
果然翌日戚颜约莫早朝刚下,便听见消息,太后替靖国礼佛祈福结束,今日回宫,戚颜隐约感觉这位皇祖母可能会召见自己,戚颜把那日没穿的红色狐裘让人拿出来,精心打扮了一番,听闻这位太后向来是最看重规矩的,若是进宫拜见面上不能出一丝差错。
戚颜刚梳洗装扮完,戚婉便进来说道,“主子,太后身边的近侍来接您入宫。”
这虽在戚颜的预料之内,可看着戚府门外的阵仗还是有些惊讶,府外所有从侍卫到婢女再到马车全部都是长公主出行的规格,戚颜虽被封为荣安长公主,可毕竟被过继戚家,这还是她第一次见这么齐全的规格,心中对太后的印象又好了几分,起码太后是真的如传言所说,和看重规矩。
戚颜被戚婉扶着上了马车,一路向宫中走去,路边的路人看到这架势也纷纷跪下喊道长公主千岁,戚颜看着满街的人,心中想若是当日从跟随大军班师回朝,是否会以宁远将军的名号,被众人欢呼凯旋,戚颜能看清百姓们的笑脸,而非今日这般百姓跪地,戚颜连百姓脸上的表情都看不清,目之所及只有百姓跪下的双膝和面向自己的脊背。
戚颜觉得自己只凭一个封号受不起这么多人的跪拜礼,对戚婉说了几句后,就继续在端坐在马车里,虽然百姓们看不见戚颜,但如此气氛下,戚颜还是下意识的约束自己。
戚婉听到戚颜的嘱咐道,便对领头的侍卫长说,“我家公主说,今日只是进宫拜见太后,阵仗不宜过大,太后刚礼佛归来,做小辈心中敬仰佛祖不敢言行冲撞,还请大人让百姓起来,各自忙碌的好。”
侍卫长觉得有道理,在马上转身对戚颜的马车拱手行了一礼,对周围的百姓喊道,“长公主体恤,故大家不必跪拜,各自忙碌吧。”
百姓素日只听戚颜这个长公主仗着有几分功绩,平日中想来纨绔,没想到今日一见竟然如此平易近人,心中都有觉得市井传闻不可信,对戚颜百姓心中也有几分好感,开口感谢后,便各自分散,有人留在原地感叹,皇家富贵,有人离开收拾自己的小家,大道上两边的烟火气也多了些。
戚颜听着周围的动静满意的笑了笑,随后便安然的等待进宫拜见太后。
而太后的近侍看着所发生的的一切,在心中暗暗记下,等回宫后一一禀报给太后。
半柱香后马车也到了宫门口,侍卫长在一旁候着,看着戚颜下车后,上前行礼说道,“臣已护送您到宫门,接下来的路,还请长公主随张公公去面见太后。”
戚颜点头,示意戚婉上前打赏,“多谢大人,这一路辛苦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