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事翌日便传到了老皇帝耳中,朝堂上下整整一日都在上奏此事。
老皇帝这几年沉迷仙道,一心想得道飞升,长生不老,甚至会在上朝时当着中朝臣的面就吃下国师练就的丹药。
本就因为李御史的事情众人吵嚷了一日,导致老皇帝今日还没来得及吃丹药,加之耳边的聒噪声老皇帝烦躁的不行,眼见着就要忍不住脾气,国师很有眼力见的让自己的仙童送上丹药。
“陛下,这是微臣刚刚练出的丹药,药力比之前好了三成,定会让陛下修为增长。”
这几日不知道怎么了,老皇帝愈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甚至直接斩了几个说国师和仙丹不好的忠臣,寒了朝中小半数老臣的心,唯有吃到仙丹时才会平复心情,因此愈发离不开国师。
国师的地位水涨船高,甚至隐隐仅次于老皇帝,国师眼见老皇帝的心情平复,立刻又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信递了上去。
“陛下,这是在李御史家中搜出的遗书,李御史在信上写下了这几年犯下的所有罪责,包括买卖官职、强抢民女、编造伪证等等此信都有详细的记录。”
老皇帝身边的太监接过信递给老皇帝,老皇帝打开信一字字看完,面上并无任何表情,只是淡淡道,“那这李御史也算罪有应得。”
国师谄媚附和道,“陛下英明,李御史写下此信应是想认罪伏法,却不想有人先一步刺杀了李御史。”
朝中还有人想上前进言,却看见老皇帝摆摆手,“李御史罪大恶极传朕旨意查抄李氏一族,凡是虏来的家眷送回本家,其余人等男子发配边疆,女子充做官奴。”
“但李御史为承国官宦却在皇城之下遭人虐杀,命大理寺彻查此事,退朝吧。”
一到奖罚兼有的旨意让朝臣暂无异议,而此事也在民间传开,一夜之间鼎胜一时的李家逐渐淡出承国贵族。
承国都城启城春风楼
万愿坐在雅阁中,看着刚刚送到自己手上的信,嘴上微微勾起一抹笑。
伊念姑姑给万愿倒了杯茶,“少主如今李御史倒台,国师也听命与您,咱们行事便方便了许多。”
万愿点头,“御史之职整日跟在老皇帝身边必须要换成我们自己的人,至于国师齐全那人不过是个有点本事的江湖骗子,不可全信今日受我们威胁便轻而易举的帮我们做事,来日难保不会出卖我们。”
突然万愿想到一人冷笑一声,“至于老皇帝为何如此轻易便处决了李家,不过是我让齐全在信上最后写上了李氏一族家产,承国刚刚战败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老皇帝怎么会放过送到嘴边的肉。”
“少主料事如神。”
万愿摇头,“有一个人比我厉害,我如今不过是学到了几分。”
万愿说完又看向伊念,“对了承国靖国两国战后的事宜交接完成了吗?”
“回少主,银钱珠宝和牛马都送到靖国了,如今只剩划割给靖国的五城还没全定下。”
“为何?”
按理说战败割城应是首先完成交割的为何至今还没弄好。
伊念叹了口气,“有四城已经确定,但是只剩下汝城和青城两者朝堂上众官员徘徊不定。”
“嗯,为何?“
“少主您刚回来对承国境况不了解,汝城此地多出美女皇城中大多数妃嫔多出自此地,只是位置处在边疆否则此次也不会被官员列入划割地其中,青城放在几年前朝臣倒也不会纠结,只是近两年在青城发现了猛火油,咱们承国军备不急靖国,这次战败也有此原因,所以朝中官员大多都上书留青城舍汝城,只是陛下迟迟没有决断,此事就有些拖延,过几日便就是两国约定接见的日子了。”
万愿听完觉得有些不对劲,在军中给戚颜做军师多年一向心思敏捷,作为一位继位多年的君主孰轻孰重,对于老皇帝这样自私阴狠的人来说应该很好决断,并且这么多年万愿从没听过老皇帝有多好色,也没听人说他偏宠哪位爱妃。
“姑姑,陛下这几年可曾选妃?”
按理说一心想修仙的人反而会有意的远离女色。
伊念被万愿一听醒倒也发现了不对劲之处,“少主这么一提醒我倒是想起来,圣女在世体谅女子婚嫁不易便告诉陛下选修五年一选方可顺国运,从此陛下便改为五年一选秀入宫,可自从圣女遇害后陛下就改成了两年一选,这几年甚至还时不时的从宫外带回女子。”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