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者,五岳之尊,其名久传于世而高山仰之,后野之徒见识能几,亲至未成而心已神驰者,可谓隔缘之幸也。
或客曰:“为之道迩也。
千里之行,弥之足下,蜉蝣无鲲鹏之翼,终不能九天而察,何不凌岱而小天下。”
或客云:“巍巍乎高山,碌碌宜下之。”
而后二客自御亲临泰岳。
蜿蜒兮山路,身奉高而知之。
始临于足而思其深蕴,杜子美临山兴会凌之志,使天下之人无不神往之,余睨子美麓而赋诗,常讥唐人浪漫多情,然人之情动,合有效法,今者临岳为攀,未履情可知之也。
东岳巍厚,古来共谈之。
然其巍巍厚者之源,余得有其三也。
其一者在其山势巍峨而险者寡,此合帝王雄而不霸,江山固稳之道也,势走如龙御九州,时缓时急,时稳时险,劳人肌肤而爽其志。
二者在其古树之蕴,百岁之木多槐柏之属,止汗树下如沐书香,匆匆珠连不恶其意,甚醉远来行者。
三者在其雕栏画殿,瑶草石阶多怀古韵,余憩阶上而察其琢,阶之所凿者厚,思刻纹之由足惊履者,栏殿文化,传而广者,神而玄者,省人发深思者,不浮不虚,足堪厚重。
同游者皆重泰岳独尊之威,而余首重其文秀,石之为文三分有余,经典省人之志,殿中元君道老,千岁而传于玄凡之间,如入圣境,更不知净土凡尘,进退何如。
其文深,其秀灵,其志厚,其兴真,劳人肌骨而不损内里,拘七魄而锁三魂。
山主心思不为鹿豕所尽知,而鹿豕之情亦难表于文也。
转而岱庙,有香携古韵来,古松老柏,映衬钟簧。
余闻岱庙之为构,乃以借引之法缩弄而成,东岳形胜囊括其中,玄奇奥妙不可尽言。
近而观之,雕精细而琢微妙,远而察之,势雄伟而品端庄。
城墙者高筑,四角有巽艮乾坤,理合古哲之方圆。
楼设四门,以东西二华、正阳、厚载名之,其间照壁附属,与帝威无二。
桧柏、银杏沧桑,名木二百余,游龙鸣凤不计数也,此谓为福地不过其实。
今者所行,所憾者中道而崩,未知前事如何,尝闻孔圣有言“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今者且画,留待后来,料前圣诚不欺我。
久未执管,词不达意,强颜留文以记今日之游。
助杖者青龙,同游者聪硕,岁在甲辰丁卯乙未日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