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上,袁华伸手揉了揉自己的脸颊,在吕不韦面前假笑,这特么哪里简单了。
虽然逢场作戏是他应该做的,但是时间久了也感觉很疲惫。
尤其是吕不韦这个老狐狸,他带给袁华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即使离开了相府,袁华的大脑依旧在飞速运转。
他知道秦帝国崩溃的根本性原因,那就是所有国家的百姓,都认为自己受到了压迫。
六国认为秦国原来的人在压迫他们,秦国人认为自己统一了六国,居然还要承担比六国百姓还要沉重的压迫和赋税,以及从军的军事压力,自然也觉得自己受到了压迫,很不公平。
这种怨恨的情绪,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在秦帝国里面吃亏了。
其典型例子便是不少老秦人直接因为有经济利益,通过贿赂官吏,加入了六国籍贯,以逃避大秦帝国日益严苛的压迫。
大一统之后,人们的思想反而因为政策爱上了分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黑色笑话。
商鞅的那一套,在大秦帝国简直成了圣经,根本没有人去反思和解决商鞅的问题。
秦始皇嬴政的见识,很卓越,但他也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
那么秦帝国的崩溃,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在秦始皇嬴政活着的时候,凭借无上的威望还能压得住。
可嬴政一死,大秦帝国顷刻间便分崩离析,也不是个笑话。
最为搞笑的是,这种强调国家认同的傻瓜政策,不仅没有换来一个国家对于秦国的效忠,反而养活了所有的反贼。
养活了反贼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逼反了自己的基本盘,让老秦人都对大秦帝国充满了怨恨,那就彻底完蛋了。
诸葛亮来了也救不了!
袁华说的。
所以现在,为了挽救嬴政和他的帝国,袁华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他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前面几千年,已经有无数国家和民族为这个问题踩过坑,他可以直接汲取经验,并尝试因地制宜。
任何制度都是或多或少是的存在缺陷的,太阳也不会永远正当午,硬币永远存在正反两面,这种在后世被所有人熟知的观点,在大秦帝国直接能当上反贼,连辩论都不用,可以直接拉去砍了。
没有人能撼动商鞅变法在大秦帝国的地位,嬴政也不行。
既得利益者太多了。
这些既得利益者,才是阻挠变法的根源。
袁华估计,要么打一场内战,物理杀光上百万既得利益者。
要么,袁华带来新的利益点,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前者直接被袁华否决,至于后者,袁华倒是真有不少办法。
穿越者嘛,怎么可能让国家富强不起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