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我们沦陷的区域甚广,敌人的疯狂残暴逼得向来自扫门前雪的老百姓不得不挺身自卫,不得不变成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民族拼命的斗士。
同时,为应付势所必然的长期战争,未沦陷的后方又不得不加紧推行战前已经开端而未完成的国民兵役制度。
所以全国之内可说都在向普遍征兵的方向迈进。
此中虽然因二千年来的积习太深,不免有许多障碍与困难,但经过此番波动,自卫卫国的观念必可渗入每个国民的意识中,将来彻底实行征兵,可无很大的困难。
旧中国传统的污浊,因循、苟且、侥幸、欺诈、阴险、小器、不彻底,以及一切类似的特征,都是纯粹文德的劣根性。
一个民族或个人,既是软弱无能以致无力自卫,当然不会有直爽痛快的性格。
因为直爽痛快不免与人发生磨擦,磨擦太多就不免动武。
但由弱者的眼光看来,动武是非常可怕的事,所以只有专门使用心计了。
处世为人,小则畏事,大则畏死。
平日只知用鬼鬼祟祟的手段去谋私利,紧急关头则以“明哲保身”
的一句漂亮话去掩饰自己的怯弱。
这种人格如何的可耻!
这种人所创出的社会风气如何的可鄙!
上面所列的一切恶德,都是由这种使用心计与明哲保身的哲学而来。
此次抗战有涤尽一切恶劣文德的功用。
文德的虚伪与卑鄙,当然不好;但纯粹武德的暴躁与残忍,恐怕比文德尤坏。
我们的理想是恢复战国以上文武并重的文化。
每个国民,尤其是处于社会领导地位的人,必须文武兼备。
非如此,不能有光明磊落的人格;非如此,社会不能有光明磊落的风气;非如此,不能创造光明磊落的文化。
此点若不能达到,将来我们若仍与已往二千年同样地去度纯文德的卑鄙生活,还不如就此亡国灭种,反倒痛快!
初级教育与军事训练都当成为每个国民必有的义务与权利。
义教是文化的起点,军训是武化的起点。
两者都是基本的国民训练。
这个目标达到之后,整个中国的面目就要改观。
当然在面积广大边防极长的中国,恐怕非有一个常备军甚至职业军不可,但这只能作为征兵的附庸,必须由征兵训练中产生。
所有的兵必须直接出自民间,兵与民必须一体,二千年来兵民对立的现象必须彻底打破。
由此次抗战的英勇,我们可知中华民族虽然很老,但并不衰,仍是第一等的兵士材料。
这是征兵制能够成功的绝对保障,也是新文化必定实现的无上把握。
兵的问题,牵动整个的社会;兵制与家族制度又是不能分开的。
中国历来讲“忠孝”
,认为忠与孝有密切的关系:在家孝,在国必忠。
但这大半是理论。
实际上,为家庭的利益而牺牲国家社会的利益,在已往几乎成了公认的美德。
二千年来无兵的文化,全都由此而来。
所以旧日夺人志气的大家族,必须废除。
反之,近世欧美的小家庭也不是绝对无疵的办法,因为小家庭无形中容易培养成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风气,发展到极点,就必演成民族自杀的行动——节制生育。
这恐怕是许多古代文化消灭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今日西洋文化的最大危机。
中国于战国秦汉间也曾一度遇到这个难关,所幸太古传下的家族观念始终没有完全消灭,汉代的人口政策大体成功,所以此种恶风未能普遍的流行,民族的生机未被不可挽回的斩断。
我们今日能如此英勇的抗战,就是受此种强度的家族观念之赐。
否则我们的民族与文化恐怕也早已与埃及、巴比伦或希腊罗马同样的完全成为博物馆中的标本,欲求今日流离颠沛的抗战生活,亦不可得矣!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