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期文稿后附视频】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你要用最短的话说服你的朋友,一家公司很有投资价值,你会怎么说?
这家公司很不错,赛道好、商业模式也好、躺着也能赚钱。
如果你投资了这家公司,你就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但这并不是最简单的方式。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你告诉他,这是XX中的茅台。
医美好,这是女人的茅台。
片仔癀好,这是保健品中的茅台。
牧原好,这是猪中的茅台。
不管这些逻辑对还是不对,看上去都挺有说服力。
毕竟,如果我大A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公司,茅台绝对首屈一指。
但如果你稍微多深想一步,你就会发现,这里其实有个很大的误区。
茅台、牧原和片仔癀真的是一种类型的公司吗?
表面看,它们同样股价高、估值高、利润高,但显然这些只是结果,高ROE、高毛利也只是结果,基金经理很喜欢,这也是结果,而并非原因。
很多时候,原因并不在结果附近。
如果我们真的要探究茅台的秘密,仅仅看财务报表是没有意义的,了解基金经理的偏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你必须要深入到白酒这个行业之中。
你要不断思考高端白酒行业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行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你要观察各个品牌的产能、价格带分布、竞争格局等行业基本情况,你要了解各种香型和工艺的特点,你还要了解白酒厂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关系,这些行业事实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理解白酒这个黄金赛道的钥匙。
那么接下来就先从行业特征的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白酒那么牛。
我们从产品特性、竞争格局、商业模式这三个维度来分析白酒这个行业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先看产品特性,白酒产品特性好。
年轻的你可能对白酒并不感冒,但事实上,白酒是中国人最爱喝的酒,也是喝的最多的酒。
以纯酒精升数计算,中国每消费100升的酒精,就有67升是白酒,啤酒差不多是30升,而葡萄酒和黄酒实际的消费其实非常少。
那么白酒作为一种产品,它的产品力到底强不强呢?
我在这里引入华创证券董广阳当年的一个消费品的分析框架。
他从收入增长弹性的角度,把各种食品饮料的产品力做了一个划分,一共是四句话:
1、大众不如高端
2、阴型不如阳型
3、吃的不如喝的
4、大的不如小的
怎么理解这四句话?第一句很好理解,在消费升级和通胀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奢侈品、高端消费品的增速都比中低端的消费品要快得多,大众显然不如高端。
而白酒行业,恰恰是高端品牌扎堆的行业。
第二句,阴性不如阳性。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