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导论 中国模式的高端制造-《超越认知:中国行业背后的 50 个秘密》

第 1 节 导论 中国模式的高端制造(第1页)

()

【每期文稿后附视频】本系列精讲课一共会分为五节,除开第一节的总论,我们会依照产业链的顺序,依次从上游的硅料、硅片剖析到中游的电池片和组件。

整个系列课的话,大部分的数据和观点,全部取自一线的调研反馈,这样做的目的是,我们希望能还原出最真实的一线光伏。

光伏系列的课程,对理解中国制造业很重要。

但由于涉及到很多技术层面上的内容,所以难度也会增加。

当然,好的课程应该消化三次:第一次听,第二次看,第三次要能自己画思维导图,然后复述给别人。

这才达到了真正理解的地步。

说回光伏行业。

曾有一位光伏业内大佬,对这个行业做出这样的评价:「光伏产业是一个多种周期相互叠加的行业,它既有补贴政策截止日,导致的库存周期,也有一轮又一轮的产能周期,还有技术进步导致的更猛烈的新旧产能替代周期。

正是因为有多个周期的嵌套,再加上未来能源变革的大背景,光伏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成长行业。

所以通过这次精讲课,我们既可以看到产业链各家公司对于供需的博弈,从而带来的「周期性投资机会」,也能看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成长性投资机会」。

这对于我们日后分析周期和成长等类型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投研框架。

我们先撇开投资视角,单从产业角度看,光伏行业从早年的「两头在外」,到如今的「全盘中化」,无疑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缩影。

所以理解了光伏,会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看待中国的高端制造以及产业升级。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光伏是什么?

光伏就是利用半导体完成光转化为电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太阳能发电。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下这种名为半导体的材料。

如果把世间万物按照导电与否来划分,可以将其划为三种:一种是导体,比如金、银、铜、铝等,另一种是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玻璃等,完全不导电的。

而还有一种,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这便是半导体。

半导体因体内具有少量的自由电子,以及它的电阻率可随光照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可以人为地控制导电性能,形成电流。

而光伏便是利用了半导体的光电效应,使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再把电子转化为电流,实现发电。

大部分由半导体主导的行业都有一个主旨类似的定律,在集成电路领域这个定律叫「摩尔定律」,而在光伏这个定律被叫为「斯旺森定律」。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摩尔定律」,广义地来看,它的意思是,当价格不变时,每隔18-24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提升一倍。

斯旺森定律也与其相似,都是拿时间换成本,它的意思是,光伏组件的累计装机量每增加一倍,产品的价格便会下降20%。

正是有斯旺森定律的存在,光伏行业的降本空间很大,我们下面拿光伏发电,与风能发电做个比较,来看看光伏的降本空间究竟有多大。

我们以2020年作为节点,在过去十年间,光伏行业每千瓦时发电成本的降幅达到了87%,远胜在岸风能与离岸风能在成本上的降幅。

并且在未来的三十年间,光伏相比风能还有更大的降本空间。

正是因为降本空间很大,光伏在未来不仅能做到清洁,还能做到廉价。

这就能不断地激发需求,因此资本市场十分看重光伏这个赛道,比如高瓴就在2020年下半年花重金先后投资了行业内的龙头公司,通威和隆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