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虞允文 大金一统梦的粉碎者-《破局者》

第 7 节 虞允文 大金一统梦的粉碎者(第1页)

()

一个本是去慰问前线的小参谋,遇到了一支群龙无首,更无斗志的军队。

他不仅没有赶快完活,跑路求生,反倒是挺身而出,自觉自愿地肩负起重任,成为了军队的主将,带领大家去对抗南侵的数十万敌军。

出人意料的是,从没打过仗的参谋,居然一战打爆强敌。

更让统兵来犯的敌国皇帝直接死在了战场上,从而为自己的祖国延长了一百多年的国祚。

这个大金一统梦的粉碎者,就是大宋的非著名文官虞允文。

1.边缘人物的边缘任务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八月的一个深夜,虞允文在奋笔疾书一份奏疏。

因为他偶然间听说了这样一个消息,朝廷拟派五万精锐的禁军,赶赴襄阳、鄂州一带,依托汉水来阻击南下的金国百万大军。

虞允文曾经奉命出使过金国,更是南宋朝堂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见过金国皇帝完颜亮的人。

他很清楚,以完颜亮的狡猾性格,这次完颜亮所统领的金军绝对会玩一手声东击西。

而根据虞允文对最新战报的收集推断,长江上游的汉水流域仅是完颜亮的佯攻方向,他真实的主攻目标,应该在两淮一带。

于是,虞允文连夜把他的判断以及判断依据赶写成奏章,希望能劝动宋高宗赵构,将兵力重点布置在淮河沿线,以免中了敌人的分兵之计。

谁知,虞允文是赶上了,及时送出了奏疏,皇帝陛下也确实看了。

但赵构根本没有当回事儿,依旧把五万精锐派去了鄂州。

这一下,恰如虞允文所料,直接悲剧了。

金军虚晃一枪后,在完颜亮的带领下全速直扑两淮,镇守淮西的大将得到消息,竟然惊慌失措地主动抛弃战略要地庐州,带头跑路了。

守淮西的宋军一弃城,原来安稳守淮东的宋军立即慌了,也紧跟着火速后撤,一直撤到了扬州才停。

就这样,在宋军的全力配合下,金军如入无人之境。

长驱直入之下,完颜亮直接饮马长江,把战线推进到了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

消息传来,朝野震恐,连虞允文都听说皇帝有意扬帆出海,去东海那边避避风头。

就在虞允文有心再写一份奏疏力谏的时候,好消息终于传来了。

朝中的朋友捎话来,表示皇帝决意不跑了,他老人家下旨撤掉临阵脱逃的前线大将,并有意重用有先见之明的虞允文。

赵构终于脑子清醒了一回,慧眼识英才地要任命虞允文担任前线主帅了吗?

想多了。

怎么可能。

虞允文在赵构那里,从来是一个连名字都记不清楚的边缘人物。

皇帝之所以想起用虞允文,是因为朝廷派出去督军的文官大佬实在不懂军事,得需要个稍微懂点的文官辅佐下。

由于近期虞允文的名字在赵构那边稍稍有点印象,懒得多想的皇帝便随机应变地安排虞允文去参谋军事了。

就是这么个随便的安排,赵构做梦也没想到,竟然让他拯救了大宋。

虞允文是个比较耿直的人,从来不挑活。

虽说这不是个特别露脸的好差事,但虞允文二话没说,就跟着出发,奔两淮前线去了。

可虞允文还在半路上,就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军报。

两淮前线已经不复存在了。

宋军充分发扬了能跑就跑的优良传统,在没见到金军影子的情况下,已经把两淮的城池百姓,全丢给完颜亮了。

更令虞允文等人震惊的是,就连岳飞、韩世忠死后唯一的名将刘锜,也因为年老多病,主动带兵退守镇江府(今江苏镇江)。

这意味着,已经没有一个曾经大胜过金军的宋军将领可用了。

十一月初,完颜亮大军兵临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只要在这里渡过了最后的天险长江。

金人的铁骑就能肆无忌惮地踏遍江南,实现完颜亮一统天下的野心。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