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个朋友,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是业界非常有名的律师,口才好得不得了。
但他就是搞不定自己的爸妈。
尤其2020年回家过春节,新冠疫情暴发,一家子困在一个屋檐下,从要不要戴口罩开始,沟通难题一个接着一个。
这不是他一家的问题,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会。
家人之间的沟通,好像比职场、亲密关系之间的沟通更难。
最复杂的沟通关系
没有一种关系像家庭关系这样复杂。
一方面有着不可改变的既定身份,比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完全不会因为你们的价值观迥异而有丝毫变化。
并且,这种既定身份会形成固定的沟通模式,以及对所有成员根深蒂固的影响。
比如,父母是权威的,子女是乖巧的。
另一方面,随着家庭成员中年幼者的成熟、年长者的老去,互相之间的关系地位又在发生变化。
并且,随着关系地位的变化,家庭成员的需求和自我边界也在发生变化。
比如,我的那位律师朋友,他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中流砥柱,那么他在家里的需求与边界和30年前家中的那个孩子,一定是不一样的。
再加上家庭本身并不会自动发展成适合所有成员的形态,反而受传统因素、社会压力的影响更大。
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到你和家人的相处和日常沟通中。
罗永浩在一次演讲中,就讲到他小时候跟哥哥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靠「暴力」,当然是哥哥打他。
他是这么说的:
像我和我哥哥十多年的成长,我现在回顾起来,一路的刀光剑影,没有一天休息过。
确切地讲是他打我。
为什么我打不过他?不是无能。
差了足足4岁,小孩子打架比什么?比发育嘛。
4岁,比我高出一个半脑袋,往下咣咣猛砸,你怎么和他打?只能任人宰割。
打了十多年,有一天他跳起来打我的脑袋……(我哥后来比我矮了)我一愣,怎么打个脑袋还得跳起来?这时候我也意识到,啊!
已经不用怕了(习惯了,你知道吗?)然后我就冲他狞笑了一下……从此,他再也不打我了。
这个段子足够直白,说的是兄弟俩打架,但背后恰恰是从不可改变的身份、固有的沟通模式、成长后的关系地位变化到最终沟通方式的变化。
我们每个人和父母之间、和兄弟姐妹之间、和子女之间,也都在上演着这样的路径。
有的磨合出了让人舒服的沟通模式,有的长期经历着「阵痛」。
你的性格、你的家庭氛围、你在家庭中的位置、你的经济状况等都会影响到你和家人、家人和你的沟通状态。
家庭沟通的三要素
既然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你了解了以上复杂的原因、磨合的路径,解药就有了一半。
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就能知道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所处的磨合阶段,心里不慌,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没有任何家庭是完美的,你不用有太大压力。
电视剧《都挺好》播出以后,收视率节节攀升,
万千的家庭才意识到,哦,原来不只我们家这样啊。
你的家庭不需要满足任何想象中的或者外界美好家庭的期望,你和家人共同努力的目标是让身处其中的你们觉得「足够好」。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