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就是被众多石油爹环绕穷老乡,离油田太远、离巴勒斯坦太近,他们只有一种特产:巴勒斯坦难民。
约旦与巴勒斯坦只有一河之隔,顺理成章地,这里收留了大量前两次中东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
凭借着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约旦要炮灰有巴勒斯坦难民,要炸弹有巴勒斯坦难民。
约旦境内,一座典型的巴勒斯坦难民营
约旦也想蹚这趟浑水,他们计划用难民一波流的人海战术,不仅能削减海量的难民人口,无论胜负,都能捞到政治声望。
至少看起来,稳赚不赔。
约旦只等埃及叙利亚一个眼色,就会派出三十万难民军,跨过约旦河,夺回巴勒斯坦!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联盟幻想的战争走向VS实际上的战争走向
好了,属于阿拉伯人的幻想时间结束,现在交战双方请出牌。
1967年6月5日清晨,等得花儿都谢了的以色列,率先梭哈。
飞机……炸弹……飞机……飞机……炸弹……
埃及国父纳赛尔,可能还在倒卡布奇诺,以色列就已经打得只剩一张牌了。
那天,以色列空军所有战机倾巢而出,趁埃及雷达兵换早班的间隙,偷袭了埃及所有军用机场。
这是一次压上国运的豪赌,因为以色列最后的底牌,是被称作「参孙选项」的两枚土法核弹。
一旦以色列空军偷袭失败全军覆没,就只能由以色列特种部队携带两枚核弹,在埃及和叙利亚的后方发起自杀式核打击。
油画《参孙之死》:参孙是犹太经传说中古代以色列最后一位领导人,他在绝境之下推倒神殿立柱与敌人同归于尽,以色列领导人们坚信,参孙的故事无疑是对当下最好的启示:而核弹就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最好武器
当天那天太阳照常升起时,埃及空军成了字面意义上的「空军」,因为,埃及人的作战飞机被悉数歼灭在停机坪上。
不过,打仗没赢过,嘴上没输过的埃及军方,骚操作来了。
看着以色列战机扬长而去,埃及军方却向约旦国王侯赛因报喜:
报!
我方大破以军战机上百架,陆军在西奈半岛合围以军地面主力,阿拉伯人不骗阿拉伯人,请君即刻发兵,今夜会师耶路撒冷!
埃及人或许天真地以为,靠约旦那帮难民军可以扳回一城。
兄弟和你心连心,你和兄弟耍脑筋啊这是。
不过,已经在前两次中东战争中被埃及忽悠瘸了的侯赛因,本着事不过三的处事原则,决定就再信一次。
然后,6月5日的太阳还没下山,以色列故技重施,让不知世道险恶的侯赛因,不仅没了空军,也没了陆军。
看着扬长而去而去的以军战机,侯赛因悟出了他坎坷人生中的第一条真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埃及这样的队友。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部部长——「独眼」摩西·达杨,在指挥以色列军队之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上一份工作是以农业部部长
要不,还是点投降吧。
约旦这边刚发起投降,很快啊,埃及也心有灵犀的,点了投降。
埃及和约旦,刚开局就在跟以色列商量投降协议,还没反应过来的叙利亚,已经被以色列反推上戈兰高地,首都大马士革都危在旦夕。
这个绝望的消息,也在约旦河边的巴解组织游击队营地中流传开来:
阿拉伯联军要向犹太人投降,然后出卖我们!
而面对巴解组织的逼问,侯赛因给出了一个更加离谱的回答:
谁说要投降了?我们这是割地求和!
割的是哪里的地?
不好意思,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虽然大点儿,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所以,当然是先割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啦!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