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重解狐假虎威善借主人威望才方便抓鱼-《高级人脉社交法则:如何与牛人建立关系》

第 1 节 重解狐假虎威善借主人威望才方便抓鱼(第2页)

从此,曹操的政令都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军阀「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就对他们自己很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吧,那就是违抗天子,古代人眼里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曹操就以这个政治优势,加以他的军事谋虑实力,统一了北方。

大部分人看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能都是从从负面的去评价,甚至有人觉得曹操就是骗子。

但最后成就霸业的是曹操。

其实他不过是用了借力使力的方法。

就是曹操我说话不管用的话,那我今天我已奉天子之令来跟大家去交代,来讨伐你。

这样的话就名正言顺。

还有就是三国中的另外一个枭雄刘备,刘备其实也用了借力使力的方法,其实本身刘备的出身很一般,平平无奇,但是他为了能够打造他的权威形象,一直自称皇叔。

到哪里都是那句话:「我奉天子血诏,来讨伐。

就是当时面对曹操宣战,刘备就是这样一句话。

而且刘备还以庞统之死,有了由头可以伐刘璋夺蜀地。

刘备身边有个将士叫做庞统,这个庞统在入蜀途中与刘备见面,忽然坐骑出了问题,将他掀将下来。

刘备就把自己乘坐的一匹白马,送给庞统骑。

这样他收了庞统的心。

得荆州后,刘备明明很想得西川,但碍于自己的人设,因为刘备一向就是讲仁义,所以他的人设就是不忍夺同宗之基业,这让庞统很为难,为让刘备取西川他费了很多的心思,先是去西川见刘璋,接下来帮守城,再向刘璋要粮要人,得不到满足后决然翻脸,终于找到了讨伐刘璋的借口。

刘备对庞统有知遇之恩,而恰巧庞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庞统一直对刘备抱有报答的心理。

虽然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庞统是一个才能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但是大人物有时候总会犯一些小错误。

比如庞统明知道落凤坡会有埋伏,但是他却没有料到,埋伏竟然有如此多。

这不仅仅是因为庞统抱有侥幸心理,而是他认为如果自己真的那么不幸被杀了,那么刘备就借口去益州讨伐刘璋。

庞统的死,给了刘备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庞统被射杀死了之后,刘备就以为军师报仇以庞统之死,夺了刘璋的属地。

其实任何人做什么事都出师有名的想法借个名。

干什么事,师出有名,得想办法打个旗号才容易干事儿。

为什么以前带兵打仗的时候都得拉杆大旗呢?那且不说这个三国这两位枭雄,你再往前,到战国时代。

苏秦张仪,有名的纵横家,两位嘴巴都是有名的厉害。

一个是合纵苏秦,一个是连横的张仪。

先说苏秦,当时战国七雄中

()

,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

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

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

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合众之力以弱御强,但是他合众弱的时候,他还是要想办法拿到对方国家对他的一种认可证明,所以当时他应该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六国相印,绝对超一品的地位。

别人给我这方面的授权,然后我才好办事儿。

获得六国的相印就是各国给苏秦的授权,好让他借力使力。

张仪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做法和苏秦不一样,据说他们两个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但是苏秦出道比较早。

张仪站在了秦国,他在秦国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张仪想这边今天我秦国对付不了所有的小国,那我想办法。

我来个连横。

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