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法子英案件分析 避开生活中的反社会人格下-《走进真实案发现场:女警官的犯罪心理分析》

第 9 节 法子英案件分析 避开生活中的反社会人格下(第1页)

()

上一期,我们通过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特征发现法子英确实是反社会人格者,我们也了解到了大脑恐惧中枢功能衰减会导致人冷血,很多人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反社会人格是不是有遗传特质?

这一期,我将带你继续深入典型的反社会人格犯罪人——法子英的内心世界,探究反社会人格到底是怎么练成的。

反社会人格是否遗传呢?科学家发现,人类30%的X染色体上携带一个基因叫MAOA,称之为战士基因。

这个名词不言而喻,这个基因可以让人进入」战士那种无畏、冷酷的状态。

这个战士基因是怎么起作用的呢?这个基因会抑制大脑血清素的分泌,而血清素是可以帮助人镇静、减少焦躁、体验愉悦感的。

正常状态下,一个人被激怒了,大脑会分泌血清素让其冷静下来,但是如果他携带这个战士基因,这个愤怒情绪就很难平复下来,一直保持战斗状态。

科学家比弗还发现,拥有战士基因的男性更愿意加入帮派,比起帮派中的其他成员,他们也更加好斗和暴力。

我们来观测法子英的时候除了能看到他一路狂杀,害了7条人命,在这之前,他在老家的也是以逞强好斗著称,他还有个昵称叫做法老七。

他在未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混迹于街头,打架斗殴,家人都称管不了他。

所以,从这点看,法子英身上的「战士基因」应该从小就被激活了。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说,这个战士基因不利于人的发展,为什么会被遗传下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假设我们生活在部落时代,忽然出现外地入侵,这个时候你会做出什么反应?估计会有两种答案,A是快点逃走,B是血战到底。

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选择血战到底的大部分是男性。

正是因为有一部分男性选择血战到底,才让整个族群有机会逃脱得以保存。

你猜的没错,正是这个战士基因让一部分男性保持高亢的战斗状态,血拼到底。

所以,从人类学的角度,这个基因是为了保证种族在外敌入侵、野兽进攻的时候得以保存,有很重要的意义。

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太快了,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和两百万年前已经不一样了,所以会出现很多基因适应不良的情况。

很遗憾,法子英已经在25年前被执行死刑了,如果我们能回到过去,对他进行基因检测肯定能找到「战士基因」的影子。

讲到此处,很多人会不由得疑问,30%的X染色体上都携带「战士基因」,但是也没几个人像法子英一样一路狂杀。

这怎么解释呢?

确实,就算你携带了战士基因,也不一定就是反社会人格,因为环境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就要涉及到表观遗传学的解释。

什么是表观遗传呢?给你举个例子,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孩子,父母都是双眼皮,但是她是单眼皮,忽然有一天他感冒发烧了,就变成了双眼皮。

这个过程,基因没变,变化的是基因的表达。

简单点说,基因会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表达的状态。

战士基因也是一样的,它会感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如果心理压力忽然增加,这个战士基因就会表达出来,它不会区分这个心理压力是来自于战争还是来自于家庭虐待。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虽然携带了战士基因,但是周围的家人对他非常宽容有爱,那他大概率不会表现出反社会人格的状态。

有的人会说,按照这个基因表达的逻辑,是不是法子英的父母或者说他的养育环境要为他变成恶人负责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法子英兄弟姐妹很多,为什么只有他变成了冷血魔鬼?

这是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携带战士基因的孩子可能会经常犯错,惹怒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反过来,他就常常会被敌视和辱骂,被粗暴的方式对待。

长此以往,他们携带的战士基因就有可能表观出来,这样暴力的基因和观念在这个成长环境中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对于法子英来说,小时候的他本身就很难管教,家中孩子众多,父母无法关照到每一个孩子,只能按照家里的规矩来,小时候的法子英极容易与规矩发生冲突,当然会招致家人的粗暴对待。

法子英会在这种冲突中积累怨气和敌意,用暴力应对周围的环境,如果他使用暴力满足了自己的需求,那就为这种暴力的使用形成了正向的激励,他日后就会更多地使用暴力。

除了原生家庭跟法子英的互动会激活他的反社会特征,他成长经历也扮演者重要角色。

我无法回溯法子英的成长经历的每一个细节,但是我们在他亲友的陈述中可以管窥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关键词:贫穷、竞争、自卑、隔绝。

这些因素直接把他推进了人生恶性循环里。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