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基本准则和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性质。
它是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根据群众工作和军事斗争的经验,创造性总结出来的。
对于当时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特别是军民之间的关系、团结人民和瓦解敌军,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来成为全军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直沿用至今。
在创建人民军队初期,中国共产党就非常注意加强军队的纪律建设。
毛泽东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有人挖老百姓的红薯充饥。
他当即给部队规定了不准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纪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毛泽东更加注重军队的纪律建设。
一次,部队到茶陵筹款,在打土豪时有个别官兵把没收的财物据为己有。
于是,毛泽东制定了打土豪归公的纪律。
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毛泽东适时提出了六项注意,即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1928年3月,根据地部队南下湘南到根据地外活动,严明的纪律就更为重要。
4月初,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毛泽东将过去陆续制定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合在一起,并作简单修改补充之后,正式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向全体官兵宣布。
三大纪律是:一、不拿工人农民小商人一点东西;二、打土豪要归公;三、一切行动听指挥。
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禾草;三、讲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为了增强战斗力,提高纪律性,毛泽东要求部队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写在墙上、包袱布上,无论走到哪里,都作为检查行动的标准,认真执行。
由于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工农革命军建立起同当地民众的密切关系,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当时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
」
1930年5月以后,毛泽东、朱德又对六项注意作了修改,增加了「七、不得胡乱屙屎;八、不搜俘虏腰包」,从而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写进了9月25日红一方面军颁布的《红军士兵会章程》。
1931年,中共中央代表欧阳钦在向党中央报告中央苏区情况时,具体报告了红一方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这些纪律逐渐成为全军和地方武装共同执行的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提出,提高了军队素质,密切了军民关系。
朱德总司令曾经回忆说:「在井冈山的时候,被敌人一直追了一二千里路,敌人一个也未消灭我们,反被我们消灭了许多,原因就是纪律好。
过年时老百姓都跑了,部队几天没吃饭,吃了老百姓的东西,第二次回来,都算了账、还了钱。
老百姓说『这个队伍真了不得!
』红军的招牌一下就响了。
」
不拿一个红薯
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率部住进了荆竹山村。
此村有二三十户人家,家境都很窘迫,房子大都是土墙、杉皮顶,家中很难找到值钱的东西,有的全部家当不到两箩筐。
但得知部队要来,都迅速把房子打扫干净,铺上晒谷物的晒垫,又将家里有限的粮食、干菜、笋干等拿出给部队吃。
那晚,毛泽东睡得很香,一觉醒来已是晨曦满窗。
他正准备起床,忽然听到隔壁有人说话,意思是部队偷挖了房东家的红薯,房东要求小声点,别让睡在上房的他听见了。
他觉得这事非同小可,立即起床,来不及洗漱,就把房东叫过来,叫他不要有顾虑,把实情说出来,并说:「我们这支队伍是工农革命军,是工农群众自己的队伍,自己的队伍不维护自己人的利益,反而去偷挖自己人的红薯吃,这能允许吗?几个红薯不算什么,可它是老百姓的粮食啊!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