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说过,在楚后怀王召开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宋义领着项羽去救援赵国,而刘老幺的任务是一路向西,打进关中。
所谓「关中」,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在四座关口的中间,北边的萧关,西边的大散关,南边的武关和东边的函谷关,大致位置就是今天的西安、宝鸡、咸阳等五个市的周边地区。
因为函谷关在战国时就是六国和秦国的分界线,所以那时候一说起关中,代指的就是秦国,攻入关中,就等于是打败了秦朝,占领了秦国旧地。
刘老幺入秦路线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刘老幺虽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但在开始的时候,别说去打关中,这家伙根本就没往西走。
开什么玩笑,就他老人家手下不足一万人的队伍,打谁,那都和鸡蛋碰石头差不多,他又不傻,怎么能不知道楚后怀王那些项梁旧部的意思。
说好听点,就是由着他自由发挥,自生自灭,说不好听的,就是让他当炮灰。
所以,这哥们的办法就是磨洋工,他带着队伍,一直在附近打游击,碰上原来陈胜、项梁的残余部队就收编过来,如果是其他小股的起义队伍,也不妨吞并了对方。
当然,也有让他看着顺眼和平相处的,比如在当时一个叫巨野泽,后来叫梁山泊的地方,刘邦遇到了一个叫彭越的人,也是一个游击队长,带着一千人左右的队伍。
两人是一见如故,还曾经一起咋咋呼呼地试图攻打昌邑城,可是没打下来。
就这样,一直混到项羽巨鹿大战胜利的消息传了过来,刘邦这才感觉安全了,开始正式西进。
不过巨野泽的这个彭越并没有跟着刘邦西进,而是坚持留在当地,继续他的游击事业。
刘老幺也没有勉强他,两人是不是洒泪而别不知道,不过后来楚汉相争,已经拥有几万人,从游击队长变成游击司令的彭越,相当坚定地站在了刘邦这一边是事实。
刘老幺带着一万多人西进,到达高阳城时,有一天看门的说有一个人求见,刘邦说长啥样啊?门房说看起来像一位知识分子。
刘邦说不见,老子正忙着打天下,见什么知识分子。
门房回去如实和对方说了,俺们沛公不见知识分子。
谁知道来人马上瞪着眼睛,手按剑柄骂道,滚回去重新禀报,老子是高阳酒徒,原话是「入言,高阳酒徒,非儒者也。
」刘邦这才让来人进来,不过他还是自得其乐地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孩子给他洗脚,连衣服都不穿。
来人拱了拱手说,您是想帮秦,还是想灭秦?刘老幺一听就破口大骂,说你个臭老九放屁,老子自然是要讨伐无道的秦朝。
对方就说,想灭秦呢就要聚合众人,那就不能这样见长者。
《史记》上说刘邦一听就赶紧起身,又是整理衣服,又是请对方上座,然后虚心请教,原话是「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
一、郦食其投奔刘邦
这个让刘老幺前倨后恭,请上座,然后向他请教的人,就是楚汉第一外交家郦食其同学,他随后就给刘邦献上一份大礼,那就是陈留县城。
他可不仅仅是建议刘邦去打,而且因为他和当时陈留县令关系好,还主动请缨去做了内应,里应外合,结果是一下子就打了下来。
然后,刘邦获得了陈留县里面无数的军事物资,从而把队伍扩充到了两万多人。
不仅如此,这位郦食其还把他弟弟郦商的四千多人的队伍拉进了刘邦的阵营。
听到这里,你很可能会感慨一句,这刘老幺不就是开启了主角光环吗?郦食其挨骂不生气,反而是送人,送城,外加送弟弟,除了主角光环,哪里能有这么好的好事?这事儿呢,从某种程度上讲,你说的一点都没错,自古以来,成大事者都有主角光环的成分在里面,这是一定的。
不过,刘老幺和郦食其的故事里,还有一点别的东西,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从各种史料来看,这个郦食其虽然穷,但确实是一个大知识分子,读书很多。
虽然只是一个小官吏,可是高阳当地人无论是官还是匪,都不敢欺负他,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一件事,他是一个有本事有名声的人。
对于这样一个地头蛇,如果刘老幺这个过江龙一点也不知道,那你信吗?我是不信。
而且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郦食其本人如果不想单独干,肯定也想找一个人投靠,这一点《史记》里也有暗示,「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也就是每一个路过高阳的起义军将领,郦食其都暗暗观察过,没一个满意的。
这样看来,刘邦和郦食其两个人见面之前,互相都知道对方,这件事是肯定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