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汉武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还是花点儿功夫把他的一生事迹看完再来评论,我个人的观点是,我们要把汉武帝这一辈子分成三段来看。
一、推恩令瓦解诸侯国
第一阶段就是从他继位到公元前119年结束了对匈奴的三大战役,这期间他主要干了三件事,按照董仲舒的设想统一了社会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后以卫青霍去病为主要将领北伐匈奴,清除边患,开拓西域,这两件事我们前面说过了。
最后一件就是集权,集中全国权力于他一身,首先被打击的对象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给武帝出了一个主意,叫做「推恩令」。
主父偃说「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意思就是诸侯王们不也是老婆多儿子多吗?您现在允许他的土地可以分给他的儿子们,形成新的,独立的侯国,这样一来,一个王国分成了十几,甚至几十块丁点大的地方,那他们将来还有什么资本造反呢?侯国不是王国,侯国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等于是把王国的土地变相地拿了回来。
即便是某个王爷很聪明,坚持不分田地给儿子们,只留给嫡长子,那您颁布了这个推恩令之后,您想想,那群当不了侯爷,分不到自己土地的儿子们,会如何对付他们抠门的老爹?
汉武帝一拍大腿,主父偃,你真TMD是个天才!
就这样,一个推恩令下去,汉武帝几乎是啥也没做,大大小小的王国最后都变成了一堆小小的侯国,等武帝的儿子孙子上台的时候,封国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推恩令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不过在武帝时期,也不是没有想造反的,比如说淮南王刘安。
本来这家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找了一群人,编了一本书叫《淮南子》,以道家为基础,汇集了诸子百家的很多学说。
结果大家一夸他,这哥们就有点飘,觉得自己当个淮南王有点大材小用,比淮南王这个职务还高的是什么?自然是皇帝。
他就暗中准备了一些军队器械,准备时机一到,打到长安去,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有点无厘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在遥远的陕西听说了这件事,派了一个使者前去,准备问问咋回事,你刘安真想当皇帝?结果是,这位大才子吓得没等使者到达他的封地就上吊了,最后全族被灭,淮南国土地收回中央。
不过我们今天还是应该感谢刘安,不仅仅是《淮南子》这本书据有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还因为这哥们经常炼丹,一不留神就发明了豆腐这种食品,丰富了我们餐桌。
而且,老百姓都传说,刘安这家伙最后不是死了,是吃了丹药成仙了,不仅是他,他家养的鸡和狗因为吃了他吃剩的药,也跟着一起上天了,这就是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来历。
二、从丞相手中夺权
想要集权,除了要搞定诸侯国,汉武帝还要搞定大臣们,确切地说,是从丞相手里夺权。
我们要先问一个问题,那时候皇帝和丞相谁的权力大?从表面来看,肯定是皇帝,因为即便你这个丞相,也需要我来任命才好使,但实际上,这事儿很难说,汉朝规定,国家大事由丞相率领三公审议决断,然后交给九卿去具体执行,皇帝是每五天上一次朝,对重大事件进行同意或者否决,和一个机器人差不多。
这种情况在汉初吕后和文景时期倒也还好,皇帝只管任命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朝廷上的大小事情基本不管,有点类似后来的虚君共和或者君主立宪制度,国家是我的,但丞相对政府负全责。
汉武帝上台之后,他是想做并且急于做事情的,那矛盾一下子就出来了,比如他舅舅田蚡当丞相的时候,任免下面的官员也不告诉武帝,自己就干了,一边干,一边还表扬自己,俺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地为俺的大外甥打工啊。
汉武帝气得要死,我要军事改革,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你不让我任命我看中的官员,你是想憋死我吗?最后终于忍无可忍:「君除吏已尽否?吾亦欲除吏!
」田老爷子,您能给我留两个官员的名额不?我也想提拔几个人。
这种制度设计上的丞相实际权力过大,导致汉武帝下定决心夺权。
他先是借故废除了三公里面太尉这个职位,我们知道,太尉是管理军事的,没有了太尉,汉武帝还要对外打仗,那咋办?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他以对外用兵为理由,直接招大将军入后宫商量事情。
接着又发明了大司马这个官儿,于是,咔嚓一声,一个崭新的头衔,大司马大将军诞生了,第一任就是我们熟悉的卫青同学。
随后,汉武帝让大司马领着后宫的侍中和尚书们讨论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大事。
侍中就是谋士,尚书就是秘书,本来都是皇帝身边,伺候皇帝的人,这时候就和新的大司马组成了另一套政府机构,这叫做中朝。
这个中朝能够绕过丞相领导的那个外朝,直接以大司马的名义对外发布命令,反过来架空了以丞相为首的宰相们。
汉武帝成立以大司马为首的中朝,这件事的历史意义非常非常重大,他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儿,那就是后世的皇帝只要感觉自己的权力不够了,就在自己身边弄几个人出来,另外组成一个班子,架空朝廷,后来的尚书台、中书省、门下省相继出现,到了隋唐形成了著名的三省六部制度,宋明清又出现了枢密院、内阁、军机处等等,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玩意儿,本质上其实都是一个,老大想绕过正式的政府部门,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
我们说汉武帝的集权是成功了,但他也算是开启了中国2000多年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一直持续到清末。
三、全面经济改革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