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创立「逍遥派」
亚里士多德原来是马其顿人,后来他来到雅典,到了柏拉图的Academy,进入这个学校开始学习,师从柏拉图20年。
然后离开了Academy,自己在雅典的另外一个体育场,叫吕克昂,创立了他的学院,然后就开始收徒、授课讲他的哲学体系。
由于亚里士多德他每次跟他的学生讲他思想的时候,不像我们这样,大家正襟危坐,老师在高高的讲台上讲课。
亚里士多德喜欢带着他的学生围着体育场散步,一边走一边讲,所以他的学派因此被后世叫做「逍遥学派」,很逍遥,所以这个吕克昂又叫逍遥学派。
他的很多思想有点像孔夫子一样的,很多思想是述而不作,是被他的弟子们给记载下来的,固然他自己也写了一点东西,有手稿,但是很多手稿基本上都散失了,都流失了。
倒是他弟子们记载的一些东西,在后世整理,最后流传后世,因为既是他弟子整理的,所以有些东西就难免可能有谬误,很多东西可能跟他自己本身见解不太一样。
这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柏拉图,柏拉图写了30多篇对话录,每一篇的对话都是以苏格拉底为对方的一方,但是柏拉图的对话,早期的对话录可能还是比较忠实地反映了柏拉图思想。
但是柏拉图中期,特别是晚期的对话,基本上是借苏格拉底之口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同样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更多是靠他学生记载下来,然后又隔了好几个世纪以后再重新被发现,然后再往后流传。
所以他里面很多东西可能是良莠掺杂,很多东西不见得完全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且他大部分的著作都流失了,所以下面我们看看亚里士多德他整个的哲学体系。
二、六个领域
按照学者们的研究,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什么都研究,他整个思想、整个著作涉及到的、论及到的论域可以大体上分为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逻辑学,因为亚里士多德是我们现在形式逻辑的重要奠基者,我们现在形式逻辑是在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就奠基了。
关于概念的分类、范畴表,位置表,关于判断的分类、定义,尤其是形式逻辑这个三段式的推理,演绎三段式推理的格和式,包括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的关系,亚里士多德都有论述。
所以我们现在大学里面学的形式逻辑就是在亚里士多德那个时候奠基的,一直流传到今天两千多年了,因此在这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建树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于用逻辑来思维了,其实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在形式逻辑还没有定形以前,希腊人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差别非常大。
我前面多次讲,希腊人是用诗的方式来思维,他们是诗意的思维,他们不是理性的思维,不是逻辑的思维,他们像诗人一样。
柏拉图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很多思维实际上是飘忽的,他是不一定非要跟你论证的,用逻辑来给你证明,不是的;他是带有很多想象性的,很多的带有一种思想的闪光,越往早越是这样。
希腊早期到苏格拉底以前,苏格拉底那时候开始比较喜欢对话了,更多注重逻各斯,注重dialogue,注重这个对话。
而且苏格拉底之前,希腊大部分的哲学家都是用诗的形式来写哲学的观点,所以他们都用六部韵的那种诗体的格式来发表哲学的。
所以他们的哲学不仅在形式上是诗化的,而且内容上也是诗化的,所以他们那些哲学,你很难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逻辑学的方式来分析,那种分析肯定是张冠李戴,会隔靴搔痒,会不着边际,因为他不是用逻辑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他的思维方式跟我们不一样。
但自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以后,形成了形式逻辑以后,后来的西方越来越多的走向了逻辑思维,用逻辑来思考,乃至到我们今天都喜欢逻辑思维,都用理性的方式来进行逻辑思维,我们要考虑因果、合理不合理这些东西,这样一些思维可能古希腊人不是这样考虑的。
所以正是这样,这个我们要说明一下。
但是形式逻辑非常重要,亚里士多德留下一部重要的著作叫《工具篇》,这个《工具篇》是他逻辑学的汇总,里面包括很多重要的一些篇章,像《范畴篇》、《前后分析篇》等等这是一大类。
第二大类是亚里士多德最伟大的建树,也是亚里士多德费的工夫最多,他自己本身可以说着力最多的就是自然科学。
我刚才说了,亚里士多德更多一位自然科学家,其次才是一位哲学家,当然那个时候自然科学和哲学是很难分的,它也是哲学。
只不过亚里士多德本人有个划分,这个划分我待会儿讲,亚里士多德把他真正的哲学的部分叫做第一哲学;而把自然科学,就是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就称之为叫第二哲学,所以第二哲学是哲学,第一哲学当然也是哲学,这是第二部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