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多年前,在那个南北方互相瞧不起的时代,唐高祖李渊的表弟小英出生了。
小英不但从小聪明长得帅,还是个贼能写诗的「文科生」。
他能讨爸妈欢心,还体贴他人。
有一次,小英在围猎时下起了倾盆大雨,侍卫立即递上油布衣。
小英坚持不穿,因为看到将士们都浑身湿透,他不好意思独善其身,将士百姓知道后都很感动。
为此,爸妈都很宠小英。
13岁时,送他去今山西河北地区当长官,还给他相亲讨了个南方老婆。
20岁时,让他带51万兵打南方的陈王朝。
打赢后,小英斩贪官、封钱库,不夺百姓钱财,成了江南红人。
自此,小英立下目标:既然崇拜秦皇汉武,那就要成为他们对了,他后来改名为——杨广。
49岁时,他被最信任的臣子勒死在皇位前,孙子命谥号为隋明帝,却被表哥李渊改为隋炀帝。
「炀」听着好听,意思可一点儿都不好。
翻过课本都知道,京杭大运河的「包工头」是隋炀帝。
当大家在利用大运河发财脱贫时,也在纠结:
那么,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一、有何罪之时间管理者——隋炀帝
公元604年,杨广上位,看了帝王成功学《史记》。
为了向偶像秦始皇看齐,取年号为「大业」,发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然后他四处出差,在位15年,只在长安宫里待了4年不到。
看起来杨广也做了很多实事,但在15年后,趁着农民起义,表哥李渊带领着瓦岗军一起讨伐隋炀帝。
按照惯例,要写一篇檄文,证明自己是合法继位,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
从此,隋炀帝背上了千古暴君、昏君、淫君的三合一骂名。
至于修京杭大运河,也被归结为荒废政事、巡幸无度、苛捐杂税。
不可否认,为了政绩,隋炀帝劳民伤财,致使民不聊生,这是治国大忌。
对于修大运河,大家认定杨广的动机是吃喝玩乐加炫富。
《资治通鉴》用了200多字控诉他的大运河之旅有多奢侈,以龙舟为例,足足高45尺、长200丈,有120间金玉装饰的房,需要8万纤夫才能拉得动,简直是移动的宫殿。
后人发现,《资治通鉴》的记载是以《大业杂记》为原本的。
《大业杂记》里的船长200尺,有160间房。
200尺相当于60多米,不算上走廊,整个船只有大约900平方米。
160间房,平均面积只有约5.6平方米,似乎不够奢侈。
另外,当时杨广南下的专用水道瘦西湖只有八九米宽。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