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数据采集与验证-《天真:卫星还能这样用》

第10章 数据采集与验证(第2页)

江浩则在调试实验模型。

他在量子计算机上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实验模型,并细心地调整参数,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他一边调试,一边记下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在后续实验中进行优化。

几个小时后,张静和刘晓明将整理好的数据汇总给江浩。

李富国院长也带来了从各地气象局收集到的观测数据。

江浩仔细检查了一遍所有数据,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准确无误。

他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集。

接着,他将这些数据输入到量子计算机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实验模型。

“所有数据都已经输入,现在开始初步验证。”

江浩宣布。

首先,张静和刘晓明从数据库中下载了过去五年的天气数据,尤其是包含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数据。

他们从多个气象监测站获取了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详细记录。

经过初步清理后,他们汇总了这些数据,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集。

与此同时,李富国院长从全国各地的气象局收集了最新的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卫星影像、雷达回波图、地面站点记录等,数据量极为庞大。

李院长通过电话和邮件与各气象局保持紧密联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汇总完成后,江浩将所有数据导入量子计算机,开始构建实验模型。

他选取了一组台风的数据进行初步验证。

这组数据包括台风的生成、路径、风速变化、降水量等详细信息。

“模型开始运算。”

江浩宣布。

量子计算机开始高速运转,庞大的数据在瞬间被处理和分析。

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各种气象数据和预测结果。

台风路径预测:

实际路径数据:经度120.5°至124.0°,纬度13.0°至16.5°。

预测路径数据:经度120.4°至123.9°,纬度12.9°至16.6°。

路径预测偏差:平均误差小于1公里。

风速分析:

最高风速记录:每秒45米。

预测最高风速:每秒44米。

风速预测偏差:误差约为每秒1米。

降水量预测:

观测降水量:250毫米。

预测降水量:245毫米。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