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虽然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毕竟国力有限,巨大战争消耗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的矛盾!”
“日军开始向清朝提出和谈,而当时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想继续打下去。”
“最终清日双方在春帆楼进行战后条约签订!”
“清朝代表李鸿章一再要求减少赔偿条款,但作为胜利者的日军又怎么会有怜悯之心!”
只见画面之上,李鸿章佝偻瘦小的身躯在下方坐着,对面的日军代表一副高高在上的气势。
光幕之上,日军的伊藤博文洋洋得意的小人之姿,对李鸿章说道:
“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并之言清朝只有提出条款异议,但结果却不可能改变。
条件任你出,但是赔款却不会一分。
在李鸿章据理力争时,慈禧太后却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立即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
“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只见画面中,坐在上方的伊藤博文看着李鸿章,眼中满是嘲讽之味。
窗外的风渐渐减弱,春帆楼内的气氛却变得越发压抑。
在这个胜利与屈辱并存的狭小房间里,李鸿章面容又苍老几分。
最终也是无可奈何地拿起笔,在条约上屈辱的签下自已的名字。
“最终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李鸿章:“我这一生,最难得不是朝堂之上的尔你我诈,也不是镇压起义的调兵遣将,而是在一张张不堪直视的条约上,签上自已的名字!”
画面之上,随着镜头的拉近,一张条约也慢慢展示在人们面前:
“《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权,自此朝鲜与华夏结束了上千年的宗属关系。”
“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随着条约内容的公布,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当时整个清朝的全年财政收入8000多万两,而日本全年收入6000多万两。
《马关条约》的赔款相当于清朝3年的收入,日本近4年的收入。
更不要说北洋舰队被日军全部拉走,也价值白银1亿多两。
高额的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向欧美银行高息举债偿还巨额赔款,造成西方列强对华夏经济命脉的控制。
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的野心,也让西方列强掀起瓜分清朝的狂潮。
画面之上,白术调整了语气,郑重其事到: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