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焕默默算着时间,书信应该已经送抵家中,虽然不清楚有多少人选择来这儿。
但他也清楚,现在住的小院,无论如何也无法容纳那么多人。
幸运的是,地契已经批下来了。
李焕也与蔡大人站在新得的土地上,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挑战。
“蔡大人,现在地也批了,我们得尽快招募人手,这土地得早早平整出来,以便建厂。”
李焕直截了当地对蔡锡勇说道。
蔡锡勇点点头,应道:“正是如此,李兄有何打算?”
“此事还得您多多支持,在下准备即刻开始招工。”
李焕打算先行招工,张之洞还没有拨款给他,应该还在核实他的身份。
等人手都到了,便会拨款。
下午,张大牛等人四散去往三镇的城门外招工。
“包吃包住,一日三餐,月俸一两白银……”
一群糙汉围在告示前,有识字的上前读着招工告示。
一两银子的月俸不低了,能买一百三四十斤各类粮食,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一个月还有多,何况包吃包住。
这个年代的普通雇工月俸也就几百文,好点的工匠、技术工人才能按两计算。
十多年后的北洋新军,正兵月俸也才4.5两银子。
李焕倒是也想多给点,可惜没钱,得节约成本。
一批招了三百人,他现在还有几百两,够他们吃喝一个月了,但要是铺开摊子就最多坚持十来天。
……李家村
送信的两人已经回到村里,信也送了上去。
父亲李宏忠一字一句的看着书信。
傍晚,大院坝,村里一百多口人都在这里了。
李宏忠正在台上讲话声音洪亮:““诸位乡亲,今日召集大家,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这是李焕从湖北寄来的书信,他的意思就是问有哪些人愿意去湖北工作,又有哪些人留在乡里照看乡亲们。”
村民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宏忠手中的信上,脸上露出好奇与期待的表情。
“去的人每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外地工作补贴。
你们自已考虑,留下的人由我带领继续生产水泥建设村庄。
去的人是月俸高,但不能随便回来。
要外出的都来我这儿报名,名额有限。”
这个时代不太平,乡里必须留人。
李焕也不准备全部鸡蛋都放在湖北,这儿才是他的后花园。
村民们议论纷纷“这怎么选啊?去湖北怕是不安全吧?”
一个村民担忧地说道。
“是啊,现在世道这么乱,还是留在村里比较稳妥。”
另一个村民附和道。
……湖北武昌
300人招齐了,一些人负责搭建工棚,大部分人负责平整土地,李焕也带着一部分人建设窑体,两座烧制水泥的立窑,一座炼钢反射炉,一座炼铁的平炉。
这些材料都比较便宜,所幸钱还够。
又进了不少矿石。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