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茶馆名酒换故事-《渡予生》

第1章 茶馆名酒换故事(第1页)

“诸位可知,为何这七年国运萧条,不敌当年盛景一半……”

说到这,说书人刻意停顿了一下,等台下看客眼中都堆满好奇,才摸着他潦草的山羊须神秘道“诸位可还记得七年前的今日,也是九九重阳,天下第一的顾青辞一人一剑杀入太安殿,朝堂上剑指天子,问了三件不平事,天子不愿作答,顾青辞就用剑气斩了正大光明牌匾,断了王朝三百年气运……”

台下显然有人不信,扯着脖子道“莫胡诌,若是顾青辞真有你讲的那么厉害,为何不能从皇宫全身而退,反而做了那御花园的养料,埋骨皇城。

天下第一又如何,七年之后还不是你我茶桌上的一场笑谈。”

说书人听到这,表情微微有了变化,语气也不似平常“埋骨皇城?你可曾亲眼见到顾青辞的尸体做了花下肥料?所谓埋骨不过是谣传,如此名动天下的人物,若真被困在了金陵城,是何等的功绩与荣耀,金陵城里的那些大人物又怎会讳莫如深,整整七年避而不谈,他们集体沉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顾青辞根本就没有死。”

说书人说的笃定,看客们将信将疑“若顾青辞没有死,又怎会七年无音信,任由碧海潮生阁四分五裂,那可是他倾尽心血所筑的天下第一门派。”

说书人笑了笑“自然是有些前尘往事,让天下第一也困在了心魔中,只是不知这其中缘由诸位可愿再听。”

看客的兴致被推上高潮,纷纷叫嚷着“先生详谈。”

说书人不疾不徐的喝了一口茶,用眼神示意小厮抱着木匣上前,待到木匣中的钱财堆到满意的位置,才缓缓放下茶杯“说起这段前尘往事,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朝第一美人—朝阳公主,不知诸位可曾见过公主?”

看客们纷纷摇头,朝阳公主早逝,留在民间的只有口耳相传的故事,故事里的她容冠天下,才情过人,是神仙般的人物。

说书人骄傲的摸了摸山羊须,语气都有些上扬“鄙人不才,早年游历时,有幸在金陵城中见过公主的画像,那可真是倾国倾城,画中回眸一眼便叫满园失了春色,画尚且如此,真人更是何等风华。

都说金陵女子好颜色,要我说这好颜色的十分,公主一人就占了九分”

众人不禁质疑起来“果真这么好看?”

说书人笑了笑“能将顾青辞困住的美人,能让诗仙无法忘怀的容貌,就连史书工笔都愿着墨的颜色,怎会不美?只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如此风姿荣华,终不能在人间长留。”

还没等说书人从回忆中走出来,就有人问“公主天潢贵胄,怕是从未出过皇城,如何识得顾青辞?你莫不是胡诌。”

说书人瞥了一眼那人,手中折扇一展“这就是皇家秘辛了。

新朝初立时,楚国余孽未绝,楚人自知无力复国,便趁乱潜入宫中抱走了当时尚在襁褓中的朝阳公主。

帝震怒,下令清洗楚国余孽,楚人为自保,将朝阳公主交给了山中农户照料,后农户遭逢变故,朝阳公主自此流落民间,机缘巧合被江南的一户商贾搭救。

七年后,河东大旱,百姓易子而食,流民至江南,商贾乐善好施,在集市上买下了一个身世可怜的孩童,这个孩童就是后来的天下第一,碧海潮声阁阁主顾青辞。”

英雄美人的故事总是格外吸晴,说书人抛出两人相遇的依始,台下的看客顿时瞪大双眼,他们没想到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个人,竟然会有一段埋藏于众人记忆之下的过往。

人群迅速沸腾起来,说书人看着气氛到位,继续“鲜衣怒马少年郎,冰肌玉骨美娇娘,自然……”

故事还没讲完,说书人的话便被一个人打断,只见那人身穿黑袍,懒懒的躺在青牛上,脸上盖着一个斗笠,一身道士打扮,脸颊还有两络碎发,声音和人一样漫不经心“胡乱编排故事可不是个好习惯,斯人已逝,又何必再污人名节。”

说书人看着那人,倒也未动怒,只是慢慢道“砸人饭碗也不是个好习惯。”

那人说了声“抱歉”

,便翻身下牛,两三步跃过人群将腰间一壶酒置于说书人身侧,脚步身形不似常人,恰如“倏忽眼前过,欲寻却无踪”

看客们惊讶于此等玄妙的身法,忍不住开口问“道友可是青城山的仙人?”

黑袍青年笑了笑“诸位抬爱了,山野一散修,攀不上青城山的名号”

,说完朝说书人拱手“我见先生眼白含血丝,想必同我一样是爱酒之人,此酒名消愁,玉楼春所酿,我愿用此酒跟先生买断这个故事,莫扰了已逝之人的清净。”

听到玉楼春三个字,人群一下躁动起来,玉楼春乃是有名的酒痴,一生专研酿酒,传闻他酿出的酒不仅味道罕见,还能增强内力,而他所酿之最就是消愁。

消愁也因此被称琼浆玉酿,江湖中人无不趋之若鹜,只是玉楼春脾气古怪,消愁只赠不售,放言若非奇人不赠消愁,纵是王公贵族也无缘。

说书人看着桌上的酒壶,神情带了些玩味“消愁千金难买,有价无市,道长就换我一个故事?值吗?”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