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你可曾想过把这交给官府,谋个一官半职的?”
朱元璋这次换了个方式询问道。
“献给官府有什么用,他们又不会种,种粮食可不是挖个坑埋进去那么简单,种地也是要学问的,那些只会八股文,连地都没种过的官,听到这话肯定把咱赶出去了。”
“换言之,就算谋得了一官半职又如何,就靠着陛下那抠门儿劲儿,发的俸禄连养家糊口都不够,整天还得提心吊胆,多累啊。”
朱寿满不在乎地吐槽。
这时朱元璋已经不会像之前那样生气,他更多的是不理解。
凭啥这小子总有种看破官场的感觉,而且还自有一套严密的逻辑,总能找出不一样的理由。
“行了,我看你也是吹嘘的厉害,哪有亩产上千斤的粮食,要真有,天下百姓还至于挨饿嘛。”
朱元璋采取了激将法。
“挨饿那可不是因为粮食不够吃的问题,至于信还是不信,就随爷爷你了,反正土豆现在还在外面的田里长着。”
朱元璋和刘三吾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双方眼睛里的不平静。
相比之前的火器,这土豆对于大明来说更重要。
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通货,哪怕是朱寿所经历过的现代,仍然有许多人挣扎在温饱线上。
饭后,朱寿回到厨房洗碗。
两个老头子坐在一起窃窃私语。
“三吾,咱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朱元璋低声说道。
其实在注意到朱寿对朝廷,尤其是老朱家皇室不感冒的时候,朱元璋就有了这个想法。
“莫非是顺水推舟?”
“朱寿既然有造反的想法,那咱就让他造,给他人给他钱,看看能搞出个什么花名堂,反正也是咱老朱家的孙子,怕什么?”
朱元璋似乎想到了有朝一日朱元璋亮出身份,朱寿吓掉大牙的场面,不禁笑道。
“就是四川太远了,就在附近划一片地,不能离开咱太远,万一真闹出什么笑话可就不好看了。”
“可朱寿的读书要怎么办?有名有姓的大儒又岂肯教他?”
刘三吾问道,这是他们来时的想法。
现在朱元璋明显起了暗地里培养的心思,那就意味着,仍然要对朱寿的身份保密,事难两全。
“放心,朕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人选。”
“不过,这里的东西还是要带回宫里,火铳留在外界威胁太大,待会儿配合朕演一场戏。”
......
“朱寿,爷爷有很重要的事要说。”
“那燧发枪必须要严格保密,若是有人知晓你手中有火铳,朝廷怪罪下来,咱爷俩都逃不了。”
朱元璋偷偷来到厨房,认真说道。
“放心,在山边都藏了几年了,陛下虽然禁止私下持有,可也不会一直搜寻,只要我们不拿出去害人就够了。”
朱寿解释道。
一开始储备燧发枪时,他确实动过这样的心思,可后来也无所谓了。
他这家里小而穷,除了每年交税的时候,其他时间官府里的人根本就不上门。
就算上门,拿陈粮应付一下就完事儿了,没有谁愿意一直盯着粮仓里有多少粮食,他又不是交不齐。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