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随着骑兵们在原野上飞驰。
远处有一片黑压压的步兵。
这是晟国名将马成瑀的部下杜若飞麾下的步兵方阵,杜若飞本人则带着骑兵们在更远的地方观望。
指令和往常一样,直接冲击敌方步兵方阵。
这是很大胆的做法。
作为先锋营,王晨很清楚不用于主力骑兵,自己后面是没有友军步兵和骑兵预备队的。
但王晨每次都这么做。
他的先锋营往往能打出主力骑兵部队的气势,逼迫敌人后撤甚至溃退。
在攻打晏国和楚国时他的这个战术屡试不爽,多次成功得手,在离国则因为接敌的机会太少没能完成过。
在王晨看来,这种战术完全能够在晟国复制。
敌方的箭矢抛洒了过来。
在骑兵的冲锋中,面对敌方的箭矢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举起装在非持刀手小臂上的盾牌,挡在头上,压低身体伏在马背上,然后祈求好运。
骑兵往往不会给弓弩手太多射箭的机会。
电光火石之间骑兵们就会来到步兵的近前,这时候他们就要面对第二件棘手的事情——长矛兵。
长矛兵龟缩在盾兵的身后。
盾兵的盾牌接近一人高,又厚又重,马刀劈上去只能听一声脆响。
骑兵往往会选择拉高马头,让马抬起前蹄,用马和骑兵的重量以及冲击力将盾兵击倒在地上。
但结成阵列的盾兵的盾牌层层叠叠,单个或数个骑兵很难冲开,因此骑兵往往也会选择排阵冲锋。
盾兵对骑兵构不成威胁,长矛兵却可以。
近三米长的长矛可以轻松将骑兵挑落下马,亦或是切开马的脖子。
骑兵往往选择尽量躲开长矛,如果技艺高超,还能用马刀将长矛拨开——同时需要技艺与胆识。
但长矛不会仅仅有一根。
一个合格的步兵方阵至少有五排长矛和长盾组成的反骑兵阵列,后面才是拿着直刀盾牌的步兵以及弓弩手。
很多时候骑兵会选择从侧翼冲击步兵方阵,就是想要避开长矛,而训练有素的步兵能够反应过来迅速切换阵型,让长矛兵和长盾兵来到侧翼面对骑兵。
这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往往要两三个月才能初步培养出能够快速切换阵型的步兵方阵。
王晨的想法便是从侧翼突击。
不过王晨的战法非常狂野,为了极致的速度,他麾下的骑兵甚至没有排成阵列。
他们以分散的阵型和超快的速度来到了晟国步兵们的侧翼,晟国步兵们眼见来不及变换阵型,立刻有盾牌的就地单膝跪地举起盾牌,没盾牌全往长后缩。
相较于逃跑,显然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存活。
王晨的战法违背他所教的所有的课本上的战术。
但王晨不管这些,他能当上将才班的老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武艺高强,而不是战术理解。
晟国的骑兵也动了。
他们也没有结成阵列,以一个较松散的阵型前来营救他们的步兵。
一般到这个时候,先锋营就该撤退了,没有任何必要以少敌多。
王晨也明白该撤退了。
他亲自摇动军旗,示意骑兵们收拢队形调转马头,向后方撤退。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