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辆小车-《静州往事》

第五章第二辆小车(第1页)

写在后面的话:每天有一章,皆在上午十一点左右。

如有变动,临时通知。

………………………………………………………………

王桥在宿舍楼停下,道:“姐,你别上楼了,楼上味道不好闻,别熏着小侄儿。”

“你怎么知道不是小侄女?”

王晓也停下脚步,双手叉腰,抬头张望宿舍楼。

王桥道:“别人都说肚子尖尖的就要生儿子,你的肚子明显是尖的。”

王晓低头瞅了一眼自己的肚子,道:“你都没有结过婚,怎么懂这么多事?“

王桥猛然间又想起了三年闯荡广南的生活,指了指宿舍,道:“我和他们不一样。

“这三年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混出来的。

提起这事,我又得说你,给爸妈和我联系很难吗?我和你姐夫就在海南,你不给我们联系,就是自讨苦吃,活该。”

提起这个话题,王晓就有点咬牙切齿。

“那时我还不懂事。”

王桥不愿多说往事,又道:“姐,你回去吧。”

王晓着实畏惧男生寝室密集的脚臭味道,道:“那我就不上去了,免得耽误张师傅太多时间。

我最后再确定一遍,你真的不去省建行工作?”

王桥态度很明朗,道:“复读班都在传说朱八戒的故事,有一位姓朱的同学参加八次高考,第八次才考上,所以被称为朱八戒。

理科班还有一个三戒师兄,已经考了三届,他都没有放弃。

即使我今年考不上,再读一年也没有关系,最多被别人取一个王二届的绰号,只要能考上大学,取个王二届也无所谓。

如果爸向你问起复读的事,你就把那副对联讲给他听。”

“哪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背了这副对联,爸就知道我的心思。”

这是蒲松龄撰的自勉联,王永德极为喜欢,从小就让姐弟两人背诵。

这副对联平时深藏在王桥脑海深处,变成了潜意识,今天脱口而出,心境与这副对联颇为相似。

王晓从包里拿了些钱,递给王桥,道:“既然如此,我不再劝你,这事也不给爸妈说了。

爸的态度多半是尊重你的意思,妈绝对是赞成你去建行工作。”

王桥轻轻挡住姐姐的手,道:“我有钱,等没钱时再找你要。

你现在没有工作,生意又不好,得多留点钱在身边。”

弟弟从广南回来以后,王晓觉得年轻的弟弟已经有了成熟男人的举止,这种成熟不是假装出来,而是经历过大风浪以后自然积淀下来的深沉。

一股怜爱之情在王晓胸中升起,道:“我是你姐,跟我还客气。”

离开静州以后,想起弟弟的现状,王晓就觉得心里憋得慌,在车上不停琢磨着如何帮助弟弟。

回到山南阳州,王晓从书桌抽屉里找到赵海的名片。

赵海、李银湘和王晓是首都大学的校友,关系一直非常密切。

赵海和李银湘是生意上的伙伴,互相都在对方公司有股份。

这一次南方房地产崩盘,李银湘受到了最为沉重的打击,而赵海生意主体不在房地产,虽然受了巨大损失,但是还没有到跳楼的地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