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章-《房地产失去蓄水池作用以后,全民的消费能力提升上来了,如果完美实现了生产消费的内循环,那么如何解决通胀》

1 章(第2页)

因为有需求才有生产,而消费,就是最终端的需求,所以说消费才是经济发展的终极引擎。

于一国而言,为满足别国的消费而生产,叫出口导向的经济;

为满足出口而兴建的工厂、港口、交通等一系列基建,以及随之衍化而来的城市化,就叫投资劳动的经济。

当别国增长停滞,需求下降,又或者是他们对外部供应链没有安全感,要求产业回流,那么出口国内部,就必须产生足够的消费需求,来接住这些产能。

这个,就叫作「内需驱动的经济」。

所谓的东亚模式,走的都是这种路线,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车头角色依次由出口、投资和内需扮演。

2021年,新兴国家的GDP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5。

4%。

所以消费降级,可不仅仅意味着大家不愿意花钱了,更预示着经济要出大问题。

如果大家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在下降,那内需怎么拉?「内循环」怎么转?

接着就是生产过剩,工厂裁员,失业加剧,收入下降,消费进一步扑街……

很多专家总是从年轻人的心态上找问题,批判大家佛系躺平,仿佛只要把年轻人的观念扭转过来,不需要改革分配机制,问题就会消失。

这显然是忽略了经济结构性的问题,没有看到全球正在陷入的「衰退螺旋」。

在这个螺旋中,消费降级不单是消费的问题,低欲望也不仅仅是心态的问题,它是一环压一环,互为因果,且互相强化的螺旋系统:

我们都是被时代潮流所裹挟的普通人,一方面要尽可能看到宏观趋势的流向,做出顺应周期的决策,从而避免被「老乡别走」的套路拽进坑中;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市场主体和消费人群的变化,然后你才能知道,衰退期的生意该怎么做,工作该怎么做,最好是在「寒气」到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保暖工作。

不管你是想让消费热起来,还是想知道它继续凉下去世界会怎样,首先都得先知道它是怎么凉下去的,对吧?

有人说是黑天鹅事件导致的,比如疫情,接触式消费被阻绝。

又比如俄乌战争,造成能源和粮食的大幅涨价,使全球的需求都在下降。

然而疫情也好,俄乌战争也罢,都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问题出在经济结构上,即使没有疫情没有战争,也会有其他的黑天鹅,把危机给点着。

客观地讲,全球都处在一段长债务周期的末期。

这个周期的症状有很多,最突出的有两个:

一是债务扩张到头,所以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