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人心啊-《水脚印》

第129章 人心啊(第1页)

徐光平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怒火,他从板车里抽出一把砍柴刀,径直奔向放鞭炮的那家人,那家人自知理亏,又见徐光平操着刀过来,吓得一个激灵,转身进门,飞快地把门锁上了。

徐光平挥刀用力在大门上砍出一条深深地印子,指着村里从窗外探出头观望的村民,大声骂道:“我徐光平是做过捞尸工,那是没法子,你们跟我一个年纪的人难道不比我清楚?二十二年前的六月,连下了一个月的暴雨,毛圩里水库决堤,一年的洪灾,方圆一百多里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人饿着肚子把山上能吃的能挖的全霍霍干净了?整个镇子的山上,哪里看得到一丁点绿色?我要不去干捞尸这行,我吃什么?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做法,别人家糟了难,犯了水灾,总不能眼见着人在河流漂,总得有人帮忙打理后事,你们自己看不上这个行当,还不准别人别人去做,管得也太宽了吧!

往前二十年,村里你们谁家老人过世,我没去帮衬?收殓,抬棺,入土,我哪样落下过?我有没有伸手问你们要过一分钱?天爷!

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你们倒是做个人吧!”

徐光平的一番话说完,村里顿时静下来了,有人在小声议论着什么,声音太小,听不清。

倒是远处徐光平大伯苍老的声音传进徐光平的耳朵:“一群畜生!

做个人吧!

一群畜生!”

徐光平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收了砍柴刀,把女儿徐巧玲扶上车,安抚了受惊的水牛,重新套上绳索,慢慢地赶着牛车,一步一步朝村外走去。

晚上,到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

徐巧玲的右腿肿得比馒头还大,徐光平卸了板车上的东西,又赶着牛车,拉着女儿,去了十来里外的一个乡下郎中家里。

要了几副草药,回来外敷内服,就这样一个礼拜,腿是消肿了,却总是使不上劲,走路总是有些轻微地跛,徐巧玲怕治病花钱,也绝口不向家里提治病的事。

日子一长,也就习惯了。

正式在新家安顿以后,徐光平买了两包好烟,把老水牛喂饱了,牵着它去了上广村大伯家,却在半路上听到他大伯去世的消息。

有人看见他大伯从村里溜达回来以后,坐在家门口的竹凳上,突然头一仰,人朝后栽倒,就这样在地上再也没起来过。

徐光平恍然大悟,据说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能够预判自己的死期,于是在临死前几天会打理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告知自己的亲人。

以前徐光平对这种说法将信将疑,不曾想在自己的大伯身上应验。

他把自己视为家人的老水牛,也是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一样东西托付给了徐光平,自此毫无遗憾地撒手而去。

搬入新家后,徐光平仍旧做着卖豆腐的生意,好在儿女都长大成人,都能为家里帮衬一些,生活开支不是很多。

徐光平曾有过让女儿再嫁的想法,但是徐巧玲并没有同意,虽说因为那次火灾,徐家受到不小的牵连,但接了聘礼,约了婚期,又摆了酒,进过张德顺家的门,这都是既定的事实,既然已有婚约在身,便不考虑再嫁。

女儿性子刚烈,徐光平拗不过她,不再强求她嫁人,却也不同意她和张德顺再有来往。

于是,张德顺和徐巧玲自此断了联系,但这不代表两人不互相惦记。

在师父死后,张德顺四处打听到了徐巧玲新家的住址,逢年过节都会提着东西登门,每次都被徐光平轰出门来,徐光平把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归根结底到张家人头上,并迁怒于张德顺,于是张德顺和徐巧玲数次难以见面,每当看见张德顺被徐光平赶走,徐巧玲无可奈何,只能偷偷躲在房里抹眼泪。

这种僵局一直持续到了五年后的秋天,深秋时节,天已经越来越凉,徐光平赶在四点半起床磨豆腐,一起床,就觉着天也旋地也转,刚走两步额头就哗啦啦地冒冷汗,徐光平自知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但今天的生意还是要做,家里指着这个过活。

仍旧咬着牙搬豆子,烧开水,绕着磨盘磨了两圈后,眼前昏得厉害,看不见任何东西,逐渐就失去了知觉。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