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君子之剑》

1第一章(第3页)

身后的车厢看着窄小,制式也十分寻常。

牛车行到村口的路碑旁后,停下了。

车帘撩开,走下个头戴青色小巾、身着同色儒衫的年轻书生。

书生落地站定后,转身从车厢里搬出个高高的背篓,背在身后背好,又从怀里摸出钱袋,取出半吊钱给那车夫。

两人说了几句,牛车便转了个向,朝着来时县城的方向回去了。

老黄头搁那儿望了半天,终于见那书生转过脸来。

片刻后瞪大了眼睛,喊道:“哎呀,是青骓啊!

青骓,你回来啦!”

宁和刚把钱袋放回怀中收好,就听见身后喊声。

回过头来,见了从土坡上冲下来的老黄头,赶忙紧走几步,过去搀扶:“刘五叔,这坡陡,您还是小心些!”

老黄头在同辈里头排行第五,村里的小辈们就管他叫刘五叔。

老黄头听了佯装不悦,嗨了声,挥开宁和的手:“这点坡算什么!

我又不是老朽得站不稳了,便是那岐山里头,你五叔我年轻时也是常来常往的!”

宁和无奈,只得理了理袖子,退开一步朝他恭敬地揖了揖:“刘五叔安好,宁和回来了。”

老黄头喜笑颜开,上下打量着宁和,觉得这姑娘出去一趟,似乎又长高了一头,瞧着比村里好些寻常男子都要高了。

也瘦了一圈,只肤色倒还是从前那样白。

脸貌也长开了,眉目瞧着有棱角了些,谦恭柔和,举手投足带着读书人身上特有的书卷气,站那儿有股如竹子般的端方清俊味儿,乍一看与外头那些别的书生也没什么分别。

看着看着,老黄头想起了她小时候那副瘦瘦弱弱的模样,顿时心生感慨,连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你这一趟,可不容易啊!”

日头毒烈,二人只站着略做寒暄,便一同朝着村里走去。

老黄头想叫宁和上自己家里吃饭去,被她以旅途劳累为由婉拒了。

老黄头听了,也就作罢,只让她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宁和的家在村子的最南方。

一眼看去田地最少,屋子最破的那间,就是了。

宁和并不能算是滩下村土生土长的人,而是在大约七八岁时,随着母亲杨氏一起从外地迁来的。

孤儿寡母,异地他乡。

其实原本一路的还有五六个宁家的车夫护卫,可惜路上不幸撞上山匪,死的死伤的伤。

伤的,后来也没撑住几天就死了。

宁和那时候虽然年纪小,但也已经能记事了。

她记得,当时母亲想去的并不是此处的滩下村,而是要去更远的青州。

结果因为在那场匪患里失去了随带的两车财物,车夫护卫们又损伤大半,再走不下去,便只能在这里停了下来。

随行的车夫护卫们没了,杨氏不得不一个人撑起这个家。

她一共带了四辆车,一辆载人三两载物,绢帛财物轻巧,都被抢走了。

只剩下一车装了米粮和书籍的,在山匪们看来又重又无用,得以留存了下来。

杨氏来到滩下村,用随身携带的那点钱财首饰置屋买药,后来又买了些田地,雇人耕种,这才勉强把日子活下来。

好在滩下村这地方民风算是淳朴,当年村里好些人家都对这对外乡母女伸出过援助之手。

尤其几年后杨氏身故,留宁和一个小女娃,几乎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