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都是聪明人,他这句话一出,荀彧的眼睛就亮了。
“友若欲为裴绾谋主乎?”
这倒是个好方法。
能把控购国之策的推行,又能不出现在被人忌惮的位置。
荀谌似笑非笑,缓缓的摇了摇头:
“此亦太过,吾欲求一假佐之职也。”
翊军校尉部目前只是一个空壳。
所有人员其实就是裴绾加包括随季在内的五十部卒而已。
但荀谌也知道,东廷有意将翊军校尉部建设成对外的镜事司。
其结构大抵会参照司隶校尉部。
司隶校尉部以司隶校尉为首,下设从事与假佐,另领1200名中都官徒隶,这是旧制。
新制下,是文武暗察三从事外加一假佐,文从事负责查账官员,武从事统管部卒,暗察从事负责暗探耳目系统。
假佐则负责典领文书、奉诏书白、发吏捕人等,相当于主簿一样的文书官,但却无权实控下属。
翊军校尉部从事要怎么设,当下还是不怎么明了的事情。
裴绾如果继续做翊军校尉,他的谋主,当为假佐。
荀谌既然这么说,那就是说他不打算当裴绾的谋主,就想单纯为一假佐。
他的意思无非是,如果他做裴绾的谋主,大家绝对会认为,裴绾只是他的傀儡和牵线木偶而已。
荀谌的确也有这个能耐,让裴绾不知不觉的变成他的牵线木偶。
所以他不为谋主,只为假佐。
荀彧的眉毛皱了起来:“如此对购国之策,友若又如何把控?”
如果仍旧由裴绾掌控购国之策的推行,他觉得或许四十郡赐立周庙的事情,他或许就需要再慎重一些了。
最起码不必投入太大的精力去促成。
年纪轻轻能提出购国之策,裴绾的才具当然值得他信任。
但要说让他去执行和操作他自己提出的这个策略,明显却太嫩了些。
冀州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问题是主管翊军校尉部这样的部门,当下除了裴绾,这会儿还真的找不出其他人有兴趣做这样偷偷摸摸的职位。
你能找来暗探、察子甚至死士,但你找不来真正的士。
士族,是不屑为如此之事的。
荀谌如果愿意,当然是更胜过裴绾的人选,能力各方面都合适。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