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蒙蒙的天、空气中漂浮的煤渣、还有福利院喝不完的地瓜粥。
这就是杨天生关于童年的所有回忆了。
他出生在北方一个工业城市,煤炭和钢铁是这个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养活了二十多万名工人和他们背后的家庭。
说到家庭,杨天生6岁以前没有家,或者说福利院就是他的家。
那时候的福利院没有媒体宣传是很惨淡的,只能靠着微薄的国家补贴和孩子们的手工产品过活。
地瓜粥就是主要食品,因为后院种了一大片地瓜秧。
如果院长这个月赢钱了,就可以吃到一点肉。
是的,院长拿着福利院的钱在外面赌博,他美其名曰是创收手段。
杨天生6岁时,院长被人抬了回来。
他趴在窗口上看着,是两个穿着黑色背心、手臂上画着龙的人抬回来的。
听说是输了钱没还上,让人把手筋挑断了。
那天晚上院长的惨嚎响到后半夜,吓得一屋的小朋友都没睡着。
杨天生尤其害怕,他躲在被窝里发誓,长大后一定不赌钱。
第二天,福利院里来了三个人,一男一女一个老头。
男女是夫妻,老头跟他们不是一伙的,但却像是很熟络。
小朋友都很开心,因为福利院里一旦来了外人就代表着有人要收养他们了。
杨天生特意洗了把脸,这以当时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福利院里孩子并不多,算上杨天生一共才9个。
那对夫妻看着眼前的孩子们,没有着急询问情况,而是先问大家喜不喜欢看魔术。
随后那个男的从兜里拿出三个塑料玩具球,一红一蓝一绿。
只见他手指翻飞,小球在他手里上下飞舞,仅一会时间,三个小球便都不见了。
小朋友们看傻了眼,就连福利院的女护理都目瞪口呆。
男人笑呵呵的问:“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小球都去哪了?”
大家大眼瞪小眼,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只有一个小女孩用清脆的声音喊道,“我看到一个在叔叔的袖子里,一个在怀里。”
男人从袖中和怀中掏出了蓝球和绿球,接着问:“那红球去哪了?”
小女孩歪头想了一下,“裤子里?”
男人回头跟女人对视了一眼,点了一下头,然后将小女孩抱起,跟着女护理说:“我们就要她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