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
性别 男
年龄 39
说明
阅读这篇小说需要一定的耐心。
不得不说E是一位相当狡猾的作者,我们把整篇作品读完,又耗费了相当的时间去查阅一些资料,才确认小说中的学科确乃E的虚构,而非真有其事。
E小心翼翼地用一种平淡的语调像模像样地假造了一种学科和历史,并煞有介事地让我们误以为与此并行的另一条线索才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当然,在最后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彩蛋)。
这类喜爱玩弄文字游戏和叙事技巧的作者一向令我们头疼。
另外,从E有意使用女性视角来进行叙述这点,我们也能感受到E身上那种对于创作的游戏喜好。
我们建议若是诸位日后再看到E的作品或是遇到E本人,一定要记住,不要轻信他的任何话,这完全就是一个骗子。
无需赘言,我们痛心地发现在如今这个时代,评论已经丧失最初所具有的乐趣,请务必相信这乐趣并不会因为被评论者所处于的被动地位而有所减少。
今天你在任何一家商店都能听到两位女士就货架上的浴巾、麦片或是开架化妆品进行激烈地评论。
她们往往以一种口语化(还能是什么)的风格,辅以大量无意义的助词和带有恶意的停顿,去争论品牌、质量、价格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排列组合,毫不在意对于词语的审慎运用。
这不是评论,是诗。
是的,我们很不幸地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大量的评论正在消失,转而以诗的面目登场。
另一方面,仅仅因意外而流传下来的被污染的评论——那种被可怜地束缚在文字游戏里,并以完全不同的目的(比如说拆解)持续存在的评论,也正在转变为“你骗人”
“我发誓”
和“请你们自己去看看”
。
是时候还原真正的评论所具有的面貌了。
和现代人想的不一样,掌握它并不一定需要精湛的技艺。
这完全取决于你所评论的对象。
秘诀就在于模仿。
评论从来就是模仿。
现代人大概很难想象评论这一生活形式的起源竟然如此之早。
在语言还没有诞生的时候,评论就已经作为原始人类沟通、娱乐和思考的主要形式存在。
尼安德特人在这方面留下了一些语焉不详的图形,只有最细心的人类学家相信,他们并不是因生存动机而开始学习使用火,是评论。
他们在评论他人对火的运用:观看、模仿、打架。
好胜心,争斗心,或者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仅仅是为了吸引异性,无论如何,一定是某种想要赶超的心理促使他们学会了更为灵巧地使用火。
如此,玩火这一技艺得以在更多的人之间流传。
……
我还没有读完整本书,就着急向男朋友建议我们可以试试。
“什么?”
他正琢磨一局棋。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