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层复合材料和第四层复合材料中间的空舱厚度为30cm到60cm。
设有水密隔仓,总容积10.3立方米,也可灌注海水配重。
第四层下面就是‘天鲸’的核心,控制室和动力舱都处于这里。
动力舱使用的是高能核燃料电池,驱动电机带动螺旋桨,同时也是‘天鲸’的能源中心。
控制室和动力舱之间还有一个隔仓,隔仓被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里面是氧发生器、空气过滤器和其他设备。
下层就是‘天鲸’的控制核心:‘共工’电子计算机主机。”
可能是有些口渴,张卫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上面的油漆已经斑驳,露出了不锈钢表面。
他喝了口水继续说:“‘天鲸’共有四只可全角度旋转的电信号液压驱动机械臂,配有两个大功率探照灯,两个水下高清快速摄像机,六个声呐,还有两个生物电探测仪,一副潜望镜,一个深海遥控机器,通讯方式为水声通讯。
而且根据每次下潜任务内容不同,‘天鲸’可换装不同的仪器设备。
同时‘天鲸’拥有全方位机动能力和全方位无死角环景,六个声呐提供全方位探测,生物电探测仪和声呐配合计算机会呈现出全景三维模型。
可搭载人员为四人,座位两排,前排是驾驶员和操作员后排是你们的位置。
具体操作的话会有操作手册下发给各位,下潜时我会作为驾驶员全程参与,另外一位操作员就是周克。
下面大家到控制室里面看一下吧!
先熟悉一下,后面还会对大家进行培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杨教授和李教授先上,其他人等杨教授和李教授下来再上。”
张卫说完看了下杨爱民和李承运。
“好的,那我就和李教授先上了。
大家先等我俩一下!”
杨爱民看了李承运和众人一眼,对张卫说。
“杨教授,李教授这边走。
走左边梯子上,舱门在左上方。”
张卫走在前面,身后跟着杨爱民两人。
张卫走上了梯子,拉下了舱门上的把手,液压系统开始工作,将舱门完全向上撑开。
三人随后走了进去。
控制室里空间并不大,密密麻麻的按钮和设备让这里显得有些拥挤,舱门口和座位之间的间隙仅容得下一人弯腰站立。
张卫第一个进去坐在了左手前排的位置,正前方的操作台上有一个控制手柄和众多按键,还有密密麻麻的仪表盘,中间还有个大大的触摸屏,头顶还有一个全息头盔。
杨爱民坐在张卫身后,李承运则坐在杨爱民右手边。
后排座位中间还有个平板电脑大小的触摸屏。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