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啪啪啪,脸被打肿了吧?
005
我只去过一次卜先森的母校——“巴黎六大”。
他带我去当时他最常学习的地方——计算机房,抬头就能看到巴黎圣母院。
回忆起在“六大”的两年,他说就是第二个“高四”。
数学专业世界排名第一,毕业通过率却只有15%,这所学校给卜先森带来的压力,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MIR馆里一个又一个通宵,留学生活的孤独,让他一度罹患厌食症。
“你知道我为什么去鼓浪屿过间隔年了吧?因为我那时身体垮了,需要休养一年。
在Jussieu校区的TourZamansky,巴黎市中心最高的一栋楼,我们在天台吹着夜风,俯瞰着流光溢彩的巴黎。
他说:“那时我觉得这个城市从来不属于我。
”
我拉着他的手问:“现在呢?”
“现在,我什么都可以不要。
”
“只要我?”
“你这样抢台词,戏还怎么演?”
卜先森是在巴黎读的研究生,本科在国内。
他高三时宿舍附近的工地夜晚违法施工,他失眠导致神经衰弱,最终高考失利。
那年夏天,电话查询高考成绩后,他一个人蹲在庭院种植的蔬菜旁,用一根树枝拨弄着泥土,他看着蚂蚁、蚯蚓和蜗牛,不吃不喝过了一整天。
“我一直没有哭,可是后来,我妈抱着我说了句‘没关系’我一下子就落泪了。
”
然后就是漫长难熬的“高四”。
那时他听得最多的就是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
“复读时的同桌,一个瘦小的女生,每次做数学试卷都会做哭,她一边哭一边不停地小声念着‘数学是我的爱人、数学是我的宝贝’。
后来她考上了复旦。
我忍不住说:“其实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
“可高考是唯一一次不拼爹、不看脸的公平竞争。
”
“可是你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还要靠才华、靠努力。
你让那些没颜值、没才华又不肯努力的人怎么活?”
“原来你还挺有自知之明。
”
006
卜先森送我的第一个礼物,是沈复的《浮生六记》,他说这是秀恩爱界的鼻祖。
那天我突发奇想要坐新开通的一条地铁线。
我们从繁华的市中心上车,地铁往郊区驶去,拥挤的车厢渐渐空了。
人不断地离开,在驶出地面、充满阳光的车厢里,只剩下我们俩。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