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第十章-《学习从现在开始》

原型第十章(第2页)

图中放松量显示在后中心线位置。

立体状态下则均匀分布于整个背宽横向。

这个放松量的大小与测量位置有关,本书中测量背宽线的位置在后领中心点与胸围线垂直距离的一处,而人体测量通常在左、右后腋下点连线位置,较书中的背宽线位置偏下,量取的数值比书中设定的背宽小。

对于这个位置的放松量约为3cm,则

第二章女装原型设计与制图35一、后领宽、后领深从图218中可以看出,基础原型后领宽在后中心线处比紧身原型增加05cm放松量,后领深向下增加了02cm放松量。

这个放松量适用于套装、上衣,满足外衣内穿着内衣或衬衫的量。

如果用基础原型制作衬衫,应视具体设计适当缩小领围放松量。

这些松量在平面状态下显示于集中部位,在立体状态下则是围绕脖颈一周均匀分布。

二、肩宽基础原型肩宽的放松量为lem,肩宽图中放松量集中在后中心线处,立体2状态时,它均匀分布于整个肩宽。

肩宽的放松量在正常情况下约为12cm,基础原型选用的是低限值。

特殊设计的窄肩款式可以不设放松量。

三、背宽基础原型背宽的放松量与肩宽一样为lcm.背宽的放松量为05cm。

图中放松量显示在后中心线位置。

立体状态下则均匀分布于整个背宽横向。

这个放松量的大小与测量位置有关,本书中测量背宽线的位置在后领中心点与胸围线垂直距离的一处,而人体测量通常在左、右后腋下点连线位置,较书中的背宽线位置偏下,量取的数值比书中设定的背宽小。

对于这个位置的放松量约为3cm,则背宽的放松量为15cm。

四、袖隆深基础原型在紧身原型袖窿深的基础上向下加深了28cm,其中有1cm是服装裁片袖隆底处缝份占用的量,因袖隆这个部位的缝份一般情况下不能熨倒,是直立的,占有一个缝份宽度的空间。

其余18cm是手臂活动和内套服装所需要的空间量。

五、后片胸围从图218中可看到,后中心线位置增加05cm的放松量,后公主线位置增加05cm的放松量,这两个量在立体状态下分布在后中心线至袖窿后背宽线之间。

侧缝处增加15cm的放松量,这个量分布在服装侧面,增加袖窿的宽度以满足手臂活动的空间,同时在袖窿后背宽线处形成转折面。

这个转折面积聚的放松量为手臂前伸活动储备了一定的功能量。

后片胸围的放松量比前片胸围要多,总量是25cm,这是为了满足人体手臂前伸以及弯腰弓背等活动所设计。

六、后片腰围与后片臀围从图218中可以看出,后片腰围和臀围在后中心线处增加05cm的放松量,后公主线处增加05cm的放松量,侧缝处增加1cm的放松量。

由上至下均匀分布,这些放松量在立体状态时2

uo服装结构原理与原型工业制板36是围绕人体均匀分布的,与前片腰围和臀围的放松量分配比例相等,都是2cm。

七、前领宽和前领深领宽和前领深都增加了05cm的放松量,前领宽与后领宽是对应的,不能随意调整。

前领前肩宽、前胸宽和前袖窿深的放松量与后片对应部位原理相同。

深的调整与设计有关,可自由调整。

八、前肩宽、前胸宽和前袖窿深九、前片胸围前片胸围分配在前中心线至袖窿前胸宽线的松量为05cm,因BP是支撑点,故这个位置不需要过多放松量。

前片侧缝处放1cm放松量,在立体状态下,这个量均匀分布在侧面增加袖窿宽度,同时在袖窿前胸宽线处形成转折面。

十、前片腰围和前片臀围从图218中可以看出,前片腰围和前片臀围的放松量虽然与后片相同,都是2cm,但前侧片的放松量由上至下不是均匀分布的,此现象与基础原型的设计有关。

在紧身原型状态下,人体BP和公主线与臀围线的交点不在一条垂线上,故前中片与前侧片是相离的;而在基础原型状态下,由于服装面料是有重量的,当腰围和臀围有放松量时,前片公主线位置的服装裁片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向垂直方向移动。

从服装造型的角度考虑,服装由侧面看,后边由肩胛到腰再到臀呈现的S形曲线曲率较大且优美,前边若按人体原来的曲线,由胸下至腹部到臀围线处的曲率较小,服装造型的前后平衡关系不是很好,曲线也不美观。

因此人为地将前侧片腰围线以下进行调整,将前臀围公主线处的放松量增加到13cm,相应的在侧缝处减少到02cm。

以上对各部位放松量的分析仅适用于合体型服装的板型。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