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乐文在成立大会上向全体教职员工解析了这个办公室设立的初心、目标和日常事务。
在讲设立初心时,苏乐文从四个方面作了陈述与解析。
一是教育初衷的回归体现。
教育的本质就是关爱,这种关爱应该是终身的,而不应该是阶段性的。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当今时代,我们必须要有终身教育的理念,必须要有终身关促的机制。
二是搞好高中教育的现实需要。
如果高中教育的出口辉煌,对我们手上的高中阶段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拉动作用,如果这件事做好了,不只是能造福神农人民,而且能让神农人看到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不只是能稳定优质生源,而且还能促进在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大家都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看过不少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业不好,只要有一个,可能就会动摇一大片学生与家长对读书的信心。
读书要有用,学生才能勤奋地去读,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去读,家长才舍得教育投资,才会砸锅卖铁地去送子弟读书。
有体会的老师自发地鼓掌,苏乐文特意停顿了一会,表扬了那些自发鼓掌的老师,说他清楚不是夸奖他讲得好,是因为我们的认识发生了共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又赢得了同事们的一阵掌声,有老老师大声喊,苏校长说出大家想却说不出的内心话,佩服。
苏乐文做了一个感谢的手势,继续讲话。
三是神农实际的迫切需要。
神农七十万人民,外出务工人员占一半,我校学生中属于留守型学生接近三分之二,我们的学生读大学时,几乎都是远离父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是迷茫的时期,打工一族的家长,有几人能舍身处地,具有实用意义地指导自己的孩子?我们平日经常说,爱生如子,我们的学校就要肩负起这个大众父母的职责,给学生有益的,实用的人生指点。
更何况,在一生中,学生最能听信的老师就是高中阶段的老师。
四是为了形成生校感情良性互动的需要。
有些学校也设立了校友联络办,但其作用仅限于联络成功学生,无非是借学生的成功为母校贴金,暗中希望成功的学生为母校捐款。
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平时不关心促进,任自己的学生在世间闯荡,靠机率成功,待人家功成名就时再去收获,这不是学校所为,也不是教育工作者所为。
苏乐文串插了许多生动的事例作注脚,听得老师们频频点头。
在解析目标时,苏乐文初定了三大目标。
第一个是鼓励学生进入大学就奔着考公务员努力。
神农出来的孩子,能够自主创业的毕竟是少数,无资本、无资源、无背景的农家孩子,考公务员是一个最为稳妥的选择,因此从大一开始,我们就要鼓励这些孩子立志考各级、各地、各类公务员。
其次是整合建立创业资源库,只要建立好神农一中校友资源库,那些创业的学生就会自行寻找这些资源。
如果这点不会做,或者教也教不会,创业对他或她来说,就是一个比高考考满分还难的问题。
三是建立各届各班学生群,关促办加入这些学生群。
日常工作就是定期发布母校的问候与鼓励,不定期发布成功校友的宣传资料,点对点帮助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
讲到这一点时,苏乐文例举了他自己高中的一个师姐,因为高考后师姐的父母正式离婚,旋即各自组建了新家庭。
寒假放学回来,这个师姐感觉无家可归,也有说在父亲的新家受到了后妈的白眼,沮丧着去母校找班主任,结果那班主任没给予起码的关心与重视,也可能是师姐因心情不好,去时两手空空,这位班主任就有明显的慢待咯。
这位师姐本就生性敏感,这样一来更感觉掉进了冰窟窿里一样,就一个人去酒吧买醉,晚上骑车回外婆家的路上摔倒了,就地醉睡在野外,那晚活活地冻死了。
说到这儿,苏乐文表情明显痛苦地将手机投屏,找到这个师姐读高三时的照片,问大家看了他师姐的美丽,听了他师姐的惨局,是不是有心痛,这么漂亮的小姐姐就这样没了。
如果当年那位班主任老师多一分关心,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