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悼艾米丽的玫瑰》

(第1页)

1

艾米丽·格瑞尔森小姐去世了,我们全镇的人都去参加葬礼。

男人们怀着某种敬意去瞻仰这座倒塌的丰碑,女人们则大多出于好奇,想窥一眼深宅老院的内貌。

除了那个老黑奴——艾米丽的园丁与厨子外,镇里的人至少有十年光景没进她的家门了。

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大宅子,一度漆成白色。

圆形屋脊,尖顶装饰,涡轮形状的阳台带有七十年代的明快风格。

它坐落在小镇曾经最考究的街道上,不过,修车铺与轧棉厂已经将这条久负盛名的老街蚕食殆尽。

只有艾米丽小姐的老宅硕果仅存,在棉花车与加油泵中间显得桀骜不驯,撩人眼球,但其衰败破落之状极为丑陋,难看之极。

此时此刻,艾米丽小姐也加入到小镇作古名人的行列,静卧在雪松环抱的墓园中。

这座墓园里还安葬着杰弗逊战役中阵亡的南北双方无名士兵的遗骨。

在世的艾米丽小姐曾是小镇传统的化身,象征着责任与关爱。

她是小镇世袭下来的某种义务。

早在1894年的某日,萨多里斯上校——那位最早下令黑人妇女不穿围裙不得上街的镇长——就免除了她的赋税,而且从她父亲去世之日算起,终身有效。

艾米丽小姐并不情愿接受这一慈善之举。

于是萨多里斯上校虚构了一个貌似相关的理由,声称小镇曾向艾米丽小姐的父亲借过一笔款子,因此决定用豁免税赋的方式作为回报和补偿。

上一代人中,只有萨多里斯这样有想法的人能编出这样的说辞,也只有女人们才信以为真。

后来,具有更多现代思想的人当上了镇长和议员,大家对免税之事颇有微词。

第一年的一月,他们寄来了税单。

到了二月,都没有收到她的反馈。

于是他们又发了一封正式公函,敦请她方便时去一趟郡长办公室。

一周后,镇长亲自执笔写信,提出要主动登门拜访,或安排专车把她接来。

她在一张老式便笺上写了回信,字体纤细流畅,字迹暗淡,大意是说她从不出门会客,并随信退回了税单,对之未置一词。

于是小镇议员们召开了特别会议,成立专门小组登门拜谒。

可是她在八年或十年前不上瓷画课的时候起,就已经闭门谢客了。

那位老黑奴开门纳客,将他们领进灰暗的楼道内,而楼梯的上方笼罩在更加灰暗的阴影中。

屋子里尘埃扑鼻,潮气袭人。

黑奴领着他们进了厅堂,只见满屋的家具全都裹着皮革;老黑奴打开百叶窗时,大家发现皮革上满是裂痕。

他们落座时,只见微小的尘埃在身下冉冉腾起,在一缕阳光的照射下缓慢地转动着。

火炉前生锈的镀金画架上,矗立着一幅艾米丽小姐父亲的蜡笔画像。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