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狄公调任濮阳任刺史的第一天,匆匆安顿了行囊眷属,便赶来内衙查收刑狱案卷;披阅功、仓、户、兵、法、士六曹的文牍簿册。
前任冯刺史遗留下一堆未完的公务,等待狄公善后便宜。
狄公秉性慎肃,律己谨严,事无巨细,皆必躬亲。
又不敢草率处置,故吩咐参军洪亮陪侍着,遇有疑难,一同计议。
夜已深沉,谯楼早起了更,书案上铜烛台的烛火照映在狄公苍白憔悴的面颊上。
洪参军忧虑地望了狄公一眼,担心狄公积劳成疾,把个身子毁坏了。
洪亮原是狄公的老家人,服侍狄公长大成人。
狄公科场高中,外放为官,便一直跟随狄公左右,为狄公出谋画策。
如今的正式官衔为州衙的录事参军事,衙里上下都唤作洪参军。
洪亮对狄公尽忠竭智,悉心服侍,寒暖饮食事事挂心。
狄公待之也如父执一般,十分的敬重。
狄公命侍候在书斋门外的老书吏将一应文牍、案卷、簿册全数搬去馆库妥善存放,并委派专人监管。
回头笑着对洪参军说:“我见这濮阳山阜峻秀,川泽广远。
城市里人烟辏集,车马骈驰,店肆林立,买卖兴隆。
可见物产丰饶,百姓富足。
那簿册上记载这里一向旱涝不作,岁岁五谷丰登,鱼米果鲜,应时而出。
且有运河漕运之利,南商北贾,奔走阗咽,端的是个富饶之州。
算来也应是我托天洪福,只不知富庶如斯,其民风如何?孔子说,庶之然后教之,这乃是敦敷王教,专擅一方的州官治牧之道啊。
”
洪参军面露喜色说道:“老爷,我粗粗翻阅了这里的刑狱案卷,见这濮阳盗贼敛迹,奸宄潜踪,犯科作奸者寥寥,可见民风淳厚。
多亏了前任冯老爷兢兢业业,把若大一个州府治理得井井有秩。
”
狄公问道:“冯相公他已具结了所有的刑狱案件?”
洪参军答:“迄今只有一件奸污杀人案尚未最后裁决。
不过,正犯已经拿获。
冯老爷初审已毕,人证俱在,哪可抵赖?明日老爷再细细一看那案卷便可明白。
”
狄公皱眉道:“洪亮,你不妨就将那案子本末讲来与我听听,正可解闷破寂。
”
洪参军耸了耸肩:“老爷,那是一件十分简单的案子。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