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准男爵之死 第十一章-《第五个死者的告白》

第一部 准男爵之死 第十一章(第1页)

即便是巴恩斯神父的前任肯德里克神父,对圣马修教堂所属的牧师住宅区也几乎无能为力。

这片住宅区占据了圣马修教堂庭院一角,紧挨着哈罗路,是一座不起眼的三层红砖公寓楼。

战后,教区委员会的委员们终于认定这座巨大的维多利亚式宅邸已经无法管理,也不够经济实用,于是就卖给了一个开发商,并事先达成共识,即这里要建造一座复式公寓,而且公寓的最底层应永久腾让为教区神父的住所。

这是这个街区唯一的复式住宅,但是除此之外和其他的公寓楼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有着狭小的窗户、窄小而布局极不合理的房间。

一开始公寓都是出租给精心挑选过的房客,这也是为了保留那种谦逊、愉悦的居住气氛:沿着马路边有一排方形草坪,两张玫瑰花床,每个阳台的窗槛上都配备有花盆。

但是这个街区和所有这类街区一样,都有一段波折坎坷的历史。

最初的那家房产公司破产了,房子被卖给了另一家,然后又卖给了第三家。

令大家都不满的是,房租开始上涨,但仍然不足以支付所有用于维修这座劣质建筑的费用,房客和房东之间也发生了那种常见的激烈争议。

只有属于教堂的那两层依然维护得比较好,在油漆脱落、窗栏松动的建筑中依然能看到它们的白色窗户和那种与周围不协调的体面感。

最早的一批房客已经被一批又一批的过客所取代:那些会三个人共住一个房间的游历的年轻人;靠社会保险金过日子的未婚妈妈;各式各样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就像人组成的万花筒一样,总是不断变换成新的、更加亮眼的颜色。

那些为数不多的、真正参加教会活动的人总会把圣安东尼教堂的多诺万神父那里当作更加舒心的归宿,那里有钢鼓乐队、嘉年华和各个种族之间更为友好欢乐的互动。

从没有人叩响巴恩斯神父的大门。

他们用警惕又不动声色的目光注意到他出入来回。

但是他其实和他所代表的教堂一样,在圣马修区都是不合时宜的存在。

他被便衣警察护送回了宅邸,不过不是由那位和达格利什总警司关系最密切的警察,而是另外一位年长一点的。

这位警官肩宽体阔,一丝不苟,有种令人安心的冷静。

他用一种温和的乡村口音和神父讲话,他虽然没有听出是哪个地方的口音,但很确定绝不是当地的方言。

他说他隶属哈罗路警局,但是最近才从伦敦西区警局调过来的。

他等着巴恩斯神父打开正门,然后跟着他走进去,并提议泡一杯茶,这是英国人专用的抵御灾祸、悲痛和震惊的良药。

他对神父住宅里小厨房的肮脏与简陋感到吃惊,但很好地掩饰了起来。

他也曾在更糟糕的地方泡过茶。

当巴恩斯神父又一次声明自己状态非常良好、替他工作的麦克布莱德太太十点半就会过来之后,警官再没有坚持留下。

他走之前给巴恩斯神父留了一张带着电话号码的名片。

“达格利什总警司说您要是有任何需要,就拨打这个电话。

比如说你感到担心,或者又想起什么新的线索。

只要打个电话就好,不会太麻烦的。

如果媒体来骚扰你,尽可能不要说太多。

不要去推测。

推测是没有用的,对吧?只要讲出事实即可。

您教区里的一位女士和一个小男孩发现了尸体,然后小男孩过来喊您。

最好不要讲出任何名字,除非您不得不说。

您来了以后看到他们死了,就打电话报了警。

不需要说更多了。

这就是发生的全部。”

这个实在过于简化的声明在巴恩斯神父惊恐的双眼前掘出了一个新的深渊。

他之前都忘记了媒体的事儿了。

他们多快就能赶到?会想要拍照吗?他应该召开一次教区委员会紧急会议吗?主教会怎么说?他应该立马给领班神父打电话并让他接手一切吗?是啊,那样应该是最佳方案。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