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玉岭的叹息》

18(第2页)

村长在旁说道。

“嗯。

入江把《玉岭故事杂考》放回书架,拿起旁边带帙的古书,说道:

“那么,我就借这一本。

只要没有封存过去亡灵的其他的书,什么都行。

那本书题名《张公案》。

所谓公案是审判的意思。

古代的中国,描写名判官的故事,都冠上那位判官的名字,例如《包公案》、《狄公案》等。

回到房间,他闲闲地翻着《张公案》看,张这个人指的是梁武帝的名臣张献平。

再翻几页,也写了杀包选的事。

《玉岭故事杂考》的故事重点是朱少凤选婿,对杀人事件的始末仅简单记载:

刺史张公,立举证……

但是,《张公案》却将重点放在事件解决的经纬上:

……石能之镌有细疵。

张公执其一雕庭树,木质立现疵痕,以校,梯脚历历留条痕正符合也。

石能在雕刻佛像时,错把凿子扎进岩石坚硬的部分,使刀刃受损这件事,《玉岭故事杂考》也记载了。

用刀刃受损的凿子雕刻,虽只有些微痕迹,但会留在木材或木屑中。

据此,就可以察知削木架脚的凿子,进而找出拥有凿子的人即是凶手。

原来如此……

入江心想,下一个瞬间,突然叫了起来:

“啊!

为了杀人,把木架的脚削掉,不仅一千四百年前的石能这么做,二十五年前的入江也做了同样的事。

而且,当时使用的海军刀同样在第三峰调查岩石的硬度时,刀刃也有些许损坏。

那时,一旁的映翔看在眼里。

入江想起这一幕。

映翔把那把刀子带走了。

在这个地方长大的映翔当然知道张献平的故事。

所以,她才从入江处把刀子拿走的吧。

实际上,三宅少尉不知道第三峰的故事,并未调查柱子刮削后的痕迹。

反倒在谢世育的后脑找到一枚子弹。

从后面被射杀的。

他可能因敌人侵入,在惊慌之下想从悬楼逃跑,或许脚下被绊住的关系吧。

被击中的同时,他滚到悬楼,身体的重量压断了柱子后摔下去。

由于柱子很快地折断,有可能被动了手脚,这曾被当做疑点。

但是,三宅少尉用自己的推测了结了事件。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