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坛子里的残指》

后记(第1页)

我一直试图寻找一种主观的文本表达方式,然而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看似客观的小说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主观。

在小说的世界里,只有一个人说了算,那就是作者。

出版《温暖的忧伤》的时候我没有写后记,其实我只是厌烦像一些唱歌的出唱片、演电影的搞首映式那样搬来全天下所有的好话来感谢这感谢那感谢你感谢他(她),当时我只是感觉谢来谢去的真的是太庸俗太让我厌烦了,我甚至认为那一句句面带微笑的“谢谢”

背后隐藏着太多太多的虚伪。

可是,就在《温暖的忧伤》出版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感觉,写作不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儿。

捧在手里的一部书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锻造出来的,或许,我也应该“庸俗”

一把,也要“俗不可耐”

地跳出来感谢一些人,那些在我征程上真心祝福我、为我付出的人。

从提笔写作的第一天起,一路默默走来,自己独自忍受着写作的寂寞。

或许没有这份体验的人无法理解,经过成百上千个孤灯冷夜的努力后,当把一部二百几十页码的、作者栏用铅字印着自己名字的书捧在自己手里的那一刻,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

至少那是对我努力的一种报偿吧。

并不是所有的汗珠都能够开花结果,从这一点来讲,我无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我要向从2009年3月份上市的《温暖的忧伤》,到这本捧在您手里的《坛子里的残指》,以及在所有这些之前的那些岁月里,一直以各种方式支持我、关心我的所有人,一并道一声:谢谢。

在自己的书里我不会说假话,这句“谢谢”

是真心的。

我坚信我的稿子会一本好过一本,我也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读我的书。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杨东这个名字将作为一种优质文字的象征印刻在各位读者的眼中。

杨东是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人!

我不敢说自己写的东西如何如何,但我想总会有读者能够从中读到些什么,或者通过里面的文字、里面的故事而感受到了什么,甚至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

那么我祝福你,也祝福我自己,你没有白花钱,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朋友们,请和我一起努力。

明天会更好。

2009年七夕节于寝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