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篇 三商案 第五章 刁难告密毒打-《清明上河图密码2》

金篇 三商案 第五章 刁难告密毒打(第1页)

夫人之于险也,始皆有恐惧之心焉。

及幸而济也,则狃以为常,至于失身而不自知也。

——司马光

杨老榆今天摊上了好事。

晌午吃过饭,他让浑家一个人看院,自己出来到汴河边闲逛,却碰上一个年轻男子,给了他三十文钱,让送样小物件去艄二娘茶坊,交给一个叫康潜的人,说送到还能得五十文钱。

他高高兴兴接过那个小布袋,慢悠悠逛过去。

路上想偷看一下里面是什么稀罕物,但一扭头,见一个乞丐盯着自己,模样竟像刚才那年轻男子,惊了他一跳,便没敢看。

到了榆疙瘩街的河岸边,找见了那个叫康潜的人,交了货,竟得了一陌钱。

他那浑家越老越吝,一文钱都不许他乱动。

幸而浑家腰腿疼,没一起跟来。

他牙齿虽已缺了几颗,但似乎越来越馋,迎头看见卖干果的刘小肘,便拿出十文钱,买了两块狮子糖、十来颗党梅。

这前后,汴河正在闹怪事,又是烟船消失,又是神仙下凡。

他活了六十多年,从没见过,但怕挤,就在岸边找了个僻静地儿,含着狮子糖,甜滋滋咂抿着,眯起眼看稀奇,听人们议论。

早些年,他也曾舒坦过一阵,开了个小炭铺,一天至少能赚几百文,闲了就去勾栏瓦舍看诸般耍闹戏目,那些戏目加起来也不如今天这场面神异。

看得他呆了半天,等人散了,才慢慢上桥,走了半天,肚子有些空了,他又在桥头摊子上买了一块糍糕、两个团子,半嚼半吞地喂足了肠肚,这才慢慢继续闲逛。

快到东水门时,却见吴蒙和两个大炭商气冲冲走过来,他忙背转身躲到一边。

他当初在城南厢经营炭铺,本来操持得好好的,却被这个吴蒙无赖侵扰,终至破产。

那吴蒙原先只是个挑炭夫,常来他铺子里赊炭去卖。

那时杨老榆并没想到后来,做买卖自然要尽力设法,多赚一文算一文,他就在秤上做了点小手脚,却被吴蒙发觉,告到官里。

市吏来查验属实后,依律令,将杨老榆捉去杖了八十,又捆在市口示众三天。

吴蒙却得了二十贯的告赏钱。

有了那二十贯钱,吴蒙顿时气壮了,聚集了一班游手浮浪之徒,扮作挑炭夫到处赊炭。

若秤少了,就去告官;若秤数足,就拖欠不还;若和他理论,他便邀来人手在铺子前闹骂。

城南厢十几家炭铺,没一家能经营下去,连逼带抢,全都被吴蒙低价买下。

杨老榆被整得最凄惨,铺子典卖给吴蒙后,揣了钱正要去寻赁住处,半路上却又被两个泼皮打劫一空。

那两个自然是吴蒙派去的。

这时猛然看到吴蒙,杨老榆再没了游逛的心,便转身回去,回到东郊那座大场院。

这场院是一个富商的库院,用来堆炭。

杨老榆和浑家没有子女,生意又破落了,老来无倚,幸而当今官家发善举,在京城开设了居养院,收养鳏寡孤独贫病之人。

他们两口子就去了居养院,那里虽然噪乱窄挤,但毕竟每人每天一升粟米、十文钱,冬天还加五文的炭钱,比乞讨要强许多。

可是从去年年底开始,京城闹粮荒,居养院的米也就断了顿。

杨老榆正在焦肠刮肚,牙绝冯赛引他去见了个富商,让他两口子去看守炭场。

一个月五斗粳米、五贯钱。

他们当然乐意,于是搬来了这里。

到了院子外,杨老榆先绕到墙背后,把剩下的一陌钱和那包党梅用旧帕子包好,藏到一棵老柳树根的洞里,用草填起来,才过去敲门。

半晌,浑家才来开了门,当头就是一句:“贼骨佬,又去哪儿野晃去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