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超·杀人事件》

卷4(第1页)

摘自《超理科杀人事件》

“听说教授你前一阵子和一石博士大吵了一架,是吗?这个消息没错吧?”

刑警询问法金教授。

这里是国立超尖端科学研究所,法金教授的研究室。

法金教授没想到会被怀疑,雪白胡子下的嘴角都扭曲了。

他的胡须很浓密,头顶上却是寸草不生。

“吵架是个误会,我们只是在辩论。

就彼此的研究进行激烈的辩论是提升学术成果的优良养分,你懂不懂啊?”

“这道理我懂,但是根据在场人士指出,你们的情绪相当激动,然后……,一石博士骂法金教授你是,呃,那个,金橘头……。

于是教授你喊道:‘我要杀了你!

’。

以上的说明是事实吧?”

“哼!”

教授以鼻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我不记得了。”

“能不能请你扼要说明当时两位说了什么呢?”

“好吧。”

教授重新在椅子上坐好。

“我们争论的重点是,如何解释哈伯定律(*<Hubble,sLaw>,星体互相远离的速度与其相互距离成正比。

)与银河年龄的矛盾。

我想你应该知道哈伯定律的内容,哈伯(*艾德温·包威尔·哈伯<EdwinPowellHubble,1889~1953>,二十世纪的知名天文学家,发现宇宙膨胀现象。

)在<系外银河的距离与观测速度之关系>这篇论文中发表了银河后退的速度与距离成正比的公式中的比例常数,并以此为根据,这张宇宙正在膨胀。

但是问题在于哈伯常数是多少?那篇论文发表当时是五百三十kmsecMpc(*Mpc<megaparsec>,兆秒距离。

),若以此为计算基准,将产生宇宙年龄比地球年龄短的矛盾结论。

对此有学者提出‘宇宙正在膨胀,但其年龄无限大,状态不会改变。

’这种稳态学说(*由霍伊尔<FredHoyle>提出的一种宇宙模型,目前已被学界弃置。

这种模型主张宇宙并不会演化,而是永远保持同一状态。

)。

天文学界研究后,最终发现问题出在哈伯常数的决定方式,美国方面终于发表了堪称决定版的哈伯常数。

美国卡内基天文台的温蒂·弗来德门使用哈伯望远镜,以高精度求得位于处女座银河团中的银河M100的造父变星(*造父变星<Cepheidvariablestar>,变星的一种,由于半径会周期性的胀缩,使得亮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亮度变化一周的时间与光度成正比,因此可用于测量恒星与星系的距离。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