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交错的场景》

14(第1页)

……金井来到四国的B市已经三天了。

从这里坐公交车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到县厅的所在地。

但那里太都市化,找不到写生的题材,而且住宿费也相当贵,因此他只能敬而远之。

不过,如果真住到乡下去,他又觉得旅馆太脏,定不下心画画,周边环境太单调容易厌倦。

B市是座城下町[7]。

这里曾是一个一万石俸禄的小藩。

城中央有一段称不上旧城遗址的石垣,周围环绕有护城河。

护城河边种着成排的杨柳,但金井来到这里时已是十月初,杨柳的树叶大多都已经凋落殆尽了。

护城河边有一排四角的白色建筑物,市政府紧挨着警署,一旁的建筑门前立着监察厅分部、法院分院的牌子。

石垣里面是图书馆和博物馆。

博物馆中陈列着石器、陶器、勾玉以及旧藩主的甲胄、腰刀、书画等物件,没什么了不得的文物。

从这里的高台向南望去,有一片不高也不低的群山,像屏风一样连绵耸立着。

群山西面的山峰略高,形成一道陡峭的山坡,垂直俯冲向山谷。

金井投宿的旅馆就在它的山脚下。

十五年前,这里是个村落,后来与其他地区合并,更名为C地区。

合并五六年后,成效开始显现出来。

城下町的海岸地带建起了大型化工园区,外市工厂大量入驻。

在这一阵开发热的带领下,原本属于农村的C地区内,田野间也建起了红屋顶、蓝屋顶的住宅区。

金井腋下挟着写生簿,在村道、田埂上走了两三个小时。

他没有画成像样的写生,每张画纸上的铅笔线条都只画到一半。

谁都能看出他的心情很凌乱。

写生簿中的画纸已经被他扯掉了五六张,所以装订处也松动了。

他画不出画,每天晃来晃去。

不过他总会经过同一个地方,即使朝别的方向走,最后总会从那段路上经过。

似乎当一个人内心焦躁难耐、什么都看不顺眼的时候,冥冥之中总会自然而然地被带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地方。

这是《文艺界》杂志引用的,同人杂志中的一段文字。

县警本部长读到这里时抬起头,看着给自己这篇文章的香春搜查一课课长。

“写的是本县的芝田市?”

“是。”

香春银作点了点头。

“一看就知道了。

旧城遗址内有市立图书馆和博物馆,外面是市政府、警署、地方检察院分院、地方法院分院,大型化工厂带动城市发展……算不算发展先不说,热闹地连周边的农地都建起了住宅群……‘群山西面的山峰’,文中有这个明显标记的C地区,应该就是户仓吧?”

“正是。”

“特征把握得很好。

这篇小说的作者,应该是对户仓非常熟悉的本地人吧?”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