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莎拉尸体的一个星期后,崔西驾车朝雪松林镇驶去。
虽然从西雅图一路开下来大多是艳阳高照,但就在快抵达目的地时,天空逐渐出现乌云,现在已聚集在小镇上空,仿佛在呼应她这次返乡的凄凉——她是回来埋葬妹妹的。
路上的车流量比预期少,她和殡仪馆约好了时间,但提前半个小时到达。
她四下张望着周围老旧的店面,最后将目光落在咖啡杯状的霓虹灯招牌上——那是以前考夫曼杂货铺的橱窗。
大雨将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味,她将一个硬币投进咪表,心里则很纳闷:方圆一公里半内有停车收费员吗?随后她走进“天天活跃”
咖啡店,店内狭长的空间曾是杂货铺贩卖汽水和冰淇淋的柜台,如今有人将杂货铺用隔板分成咖啡店和中国餐馆。
店内的装潢宛如家具杂烩,也像一间大学公寓,破旧的沙发上铺着报纸,石灰墙上有长长的裂痕。
有人在其上画了一幅画:一扇窗外的人行道上,行人从褐色砖墙前经过的街景,笨拙地想遮掩那几道瑕疵。
作为一家乡村咖啡店,却选择这样的壁画,有些突兀而诡异。
柜台后的年轻女人戴着鼻环,下唇插着一个唇钉,至于她的服务技巧,基本相当于还剩一星期就退休的公务员。
年轻女人并不想花工夫打招呼,于是崔西直说:“黑咖啡。”
她端着咖啡走向真实的窗户边的桌子,坐下来望着空寂的市场街,回想她、莎拉和朋友们在拥挤的人行道上骑自行车闯祸的往事:他们把自行车随意地停靠在墙边,连锁都懒得上,就跑进店里采购星期六的“探险”
所需的物资。
丹?奥莱利无助地站在自行车旁,瞪着它,“可恶。”
“怎么了?”
崔西走出考夫曼杂货铺,她刚才已经在店内把一根粗绳子、一条面包以及几罐花生酱和果酱都塞进背包里,还用剩余的钱买了十块黑色和五块红色甘草糖。
早上她问过爸爸能不能和莎拉骑自行车去卡斯卡德湖玩,因为莎拉找到一棵很棒的树,可以在夏天玩儿荡秋千,爸爸答应的同时,还给了她一些旅费。
崔西很诧异他居然给得那么爽快,通常他只在给零花钱的时候才会如此大方,更何况高中二年级的崔西也已经在哈钦斯电影院的售票处打工。
不过爸爸不只给她钱,还特别吩咐要花光光,说是因为考夫曼先生“入不敷出”
。
崔西推测应该是因为考夫曼先生的儿子——跟六年级的莎拉同班的彼得——生了病,他这一年几乎都在医院里进进出出。
“车胎没气了。”
丹的声音如同他的轮胎般泄气。
“可能只是气不够。”
崔西说。
“不是,一大早它就没气了。
出门前我才打了气,一定是胎被扎了才这样的。
这下完了,我没办法去了。”
丹滑下背包,一屁股坐到人行道上。
“怎么了?”
莎拉边问边和桑妮走出杂货铺。
“丹的车胎没气了。”
“我不能去了。”
丹说。
“我们去跟考夫曼先生借电话,打给你妈,”
崔西说,“说不定她会来镇上帮你买个内胎。”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