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罗?古森这样一位才能出众的人为什么会在中年的时候走上歧途,这个问题使他的几个朋友、“广大”
客户以及比利时警察,都颇为费解。
他在利日的国家军械厂工作了三十年,技艺精湛,令人信赖。
在工程领域,精确是绝对必要的,而他在这方面树立了一流的口碑。
在三十年里,他成为公司各种军事产品的顶尖专家。
这是一家远近驰名的工厂,专门生产最精良的武器,从女用的小巧自动手枪直到重型机关枪,品种齐全。
此外,古森的诚实品格也是毋庸置疑的。
他在战争期间的记录也相当辉煌。
虽然在被德国占领期间,他仍然在为纳粹德国服务的军工厂工作,但事后证明,他无疑是在为“抵抗运动”
组织从事地下工作。
他帮助迫降的盟军飞行员逃离敌占区,向他们提供庇护所。
他在工厂里组织了一个破坏小组,使利日生产的武器有很多都打不准,或者打到第五十发子弹时枪膛自爆,把德国士兵炸死。
所有这些,都是他的律师从这个极其谦逊低调的人嘴里一点点探听出来的。
他在法庭上吞吞吐吐地承认,因为担心解放后的荣誉和奖章使自己尴尬,所以他从未暴露自己在战争期间的活动。
这给陪审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律师正是在庭上用这些情况为他辩护,才最终使他获得减刑。
五十年代早期,在和一位国外客户做的一笔利润很大的军火生意里,有人被发现贪污了一大笔款项。
古森那时是公司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当怀疑到他时,他的上司冲警察大喊:怀疑值得信任的古森先生实在太荒谬了。
他的经理甚至在法庭上还为他辩护,但主审法官认为,以这种方式辜负人们对他的信任更不可原谅。
他被判十年监禁。
上诉后改判为五年。
由于表现良好,他三年半后获得释放。
他的妻子和他离了婚,把孩子也带走了。
那座位于美丽的利日郊区的花团锦簇的房子也就此成为过去。
国家军械厂的工作也一样。
他住进了布鲁塞尔的一套小公寓里。
后来,他开始非法贩卖武器,其中大部分都销往西方世界的地下组织。
由于生意蒸蒸日上,他又搬出城住了。
六十年代早期,他得了一个绰号——“军械师”
。
任何比利时人在国内都可以合法购买武器——左轮枪、自动步枪或者来复枪。
在任何体育用品商店或者枪械店,只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证,证明自己是比利时人就行。
不过每件售出的武器以及后续弹药的销售都必须在武器制造者的日志上记录,同时还要登记购买者的身份证号码。
所以古森从来不用自己的身份证,他用别人的,偷的或是伪造的。
他和城里的一个顶尖扒手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