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可以在话筒里听到人群的尖叫声-《德国小镇》

2 我可以在话筒里听到人群的尖叫声(第1页)

当天的参赞处会议如常在早上10点举行。

会选这个钟点,是为了让每个人可以先有时间看看信、瞄两眼电报和德国报纸,另外大概也是为了让大家可以从前一晚社交应酬的劳累中恢复过来。

这会议就像某种仪式,而莱尔常常把它模拟为不可知论者团体18的晨祷:它鼓舞士气的作用并不大,下达的指令也不多,但却会为接下来的一整天定好调,而且会像点名一样,带给人团队意识。

过去,星期六一度是个闲散、随意、半休息状态的工作日,但那已经成了往事。

如今,星期六就像星期一到星期五一样,处于一般的紧绷状态,需要服膺平常工作日的纪律。

他们一个一个走入布拉德菲尔德的办公室,带头的是莱尔。

习惯于跟每个人打招呼的人就跟每个人打招呼,其他人则默默地在围成半圆形的椅子上坐下——要么是大略浏览面前五颜六色的电报,要么是茫然地看着大窗子的外头。

晨雾消散了,黑云聚集在大使馆水泥侧翼的上方。

在昏暗天色的衬托下,装在平坦顶楼上的电视天线像是一棵棵超现实主义的树木。

“我得说,这种天色对运动会可不是个好兆头。”

米基·克拉伯说。

但他在参赞处地位不高,没人有兴趣搭理他。

布拉德菲尔德单独坐在自己的钢书桌后面,面向着他们,头低着。

他属于那种用笔阅读的公务员。

他的眼睛随着钢笔在一行行字之间快速移动,又会在有需要改正或说明的地方定位。

“有谁可以告诉我,”

他问道,没有抬起头,“Geltungsbedürfnis这个词要怎么译?”

“虚荣心。”

莱尔说,然后看着钢笔像老鹰扑兔般俯冲,扑杀,再扬起。

“很好的建议。

我们可以开始了吧?”

珍妮·帕吉特是信息官,也是在座的惟一女性。

她读报的语气像是发牢骚,仿佛是要反驳一个流行的观点。

她私底下知道这是女人的宿命:女人传达的新闻都是不会被采信的。

“除了农民示威以外,劳利,今天主要的新闻是昨天在科隆发生的事故。

示威学生在克鲁伯公司钢铁工人的帮助下,掀翻了美国大使的汽车。”

“应该说美国大使的空汽车。

两者是有差别的。”

他在电报的边上写了些什么。

坐在门边的克拉伯以为这是个笑话,紧张地干笑了几声。

“他们又攻击一个老人家,把他用锁链锁在火车站广场的栏杆上。

老人的头被剃光,脖子上挂了一面牌子,上面写着:‘我撕下了游行活动的海报。

’他不被认为受到严重伤害。”

“不被认为?”

“不被判定。”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