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神的孩子全写书-《医生杜明:没有人是干净的》

自序 神的孩子全写书(第1页)

我一直以为,在我的小说第一人称的“我”

不过是我曾经在某个地方生活的回忆,而我现在的生活,不过就是为了在以后的某一天,当我回来原来的那个地方时可以写一篇很长的日记。

我从小就是个矛盾的孩子。

沉默,但总是在大人面前;我父母一直认为我是那种不爱说话的孩子,结果老师却告诉他们我在学校时嘴几乎停不住。

胆子大,但却在没有人的时候;我七八岁的时候就一个人跑到坟地里去玩,但那时却也因为老师让我在班级上发言而被吓得大哭。

到现在我依然认为自己不适合群居的生活,但一个人久了,又对寂寞怕得要死。

我一直很少朋友,并不是因为孤僻。

小时候也认识许多小孩子,但却很少去找他们玩。

现在也是一样,从不拒绝别人,但永远不会主动。

所以大多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直到现在。

小时候曾经被怀疑过小脑机能有问题,坐火车会晕到猛吐,快跑时左脚会绊到自己的右脚,所以讨厌一切的运动。

偏偏喜欢走路,不上学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在外面瞎走,没有目的地。

有时会沿着铁轨走直到最后双腿发木,每当身体变得越来越沉重时,头脑却变得越来越清晰。

现在我也喜欢一边走路一边思考,所以总会跌倒或者撞到电线杆上。

没办法出去的时候,我就躲在家里看书。

那时爸妈工作都很忙,家里没有人管我。

我也从来不给他们添麻烦,有一段时间他们不能接送我上下幼儿园便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我就坐在书堆里等着他们晚上回来。

那时认字不多只看连环画,也叫小人书。

我家里现在还保存着大概五百本左右的小人书,大多是那个时候爸妈买给我的。

我很喜欢看连环画,包括现在的漫画。

不过中国传统的连环画和日本风格漫画有着本质的风格。

连环画是静态的画面加以文字来讲述故事,日本漫画却是用连续的分镜头画面加以对话来叙述剧情。

对我来说漫画就像看电影,虽然动感十足但比起连环画的静止的画面少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那时有许多名著、小说我都是通过小人书看到的,结果等到自己后来看到了原著时反而失去少年时的感动。

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让我真正感到伤心的小人书是屠格涅夫的《木木》,那是略带木版画风格的连环画,与《西游记》、《三国演义》那种传统宫笔画的黑白线条风格不同。

《木木》背景大多是一块块的重黑,黑白之间是一张张木然的脸。

那时自己还太小根本没办法理解那么高大威猛的哑巴干吗要对一个死地主婆俯首帖耳,更不明白他为什么在已经决定离开地主家了还要淹死木木。

虽然有着许多疑问,我却从来没有问过爸妈或者老师。

我不喜欢问问题,有时也会把问题像秘密一样深深地藏起来,并不算是逃避。

我只是觉得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是没有答案,只是没有等到它应该被解开的时间。

把问题藏起来的好处很多,最大的莫过于时间久了便把它忘了,不过也可以当成时间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式。

可是总有些问题是没办法隐藏,更没有办法忘记的。

而且有时还来势汹涌,根本来不及抵挡。

青春期的时候,为了压抑自己内心不时骚动,我只有拼命地看书。

那时看书根本没有选择,手头有什么书看什么书。

不过还是不喜欢长篇,因为厚厚的一本书放在自己的书桌下面实在是不方便,很容易被老师发现。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