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四日早晨七点,间谍发来的信号只是隆美尔的情报官冯·梅勒辛办公桌上那二三十份报告的其中之一。
监听部门还送来了其他几份报告:步兵被清楚地监听到和坦克部队联络;战地司令部以低级别的密码发送的指令已被连夜破解;其他一些敌方广播,虽然无法解密,但其位置和频率也能对敌人的意图提供暗示。
除了无线电侦察结果,战地情报部门也发来报告。
他们主要是通过俘虏的武器、死去敌人的制服、审讯囚犯获得信息,有时也穿过沙漠直接观察对手。
航空侦察方面,有一份来自战斗阵形专家的报告,还有一份几乎毫无用处的总结——柏林方面对于盟军动向和实力的评估。
和所有战地情报官员一样,冯·梅勒辛对间谍报告不屑一顾。
这些报告通常基于外交传闻、新闻报道,甚至纯粹的猜测,错误和正确的时候一样多,所以没什么用处。
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份看起来不一样。
那些普通水平的秘密特工也许会汇报:“第九印度旅被告知近期将参与一场重大战斗”
,或者“盟军计划六月初在‘大釜’地区突围”
,或者“谣传奥金莱克总指挥官一职将被撤换”
,但这份报告里面没有任何不确定的成分。
这个呼号为斯芬克斯的间谍,以“阿伯丁行动”
作为信息开头。
他给出了袭击的日期、参与的部队及其具体分工、他们将要袭击的地点,还有指挥官的战术思想。
冯·梅勒辛不太相信,但他很感兴趣。
他帐篷里的温度计读数超过100华氏度时,他开始了他例行的晨间讨论。
他亲自用战地电话——偶尔也用无线电——和各分部的情报官、负责航空侦察的空军联络官、霍希通信车的联络人,以及几个旅的情报官通话。
他对所有人都提到了第九和第十印度旅,第二十二装甲旅,还有第三十二陆军坦克旅。
他告诉他们留心这几个旅。
对那个间谍提到的会反攻的地区,他也让他们监视战斗准备的情况。
他们还将观察敌军的侦察人员:如果间谍是对的,盟军对于他们计划袭击的地方会加强航空侦察,也就是阿斯拉岭、西德拉岭和西迪·穆夫塔地区。
为了达到削弱对手的目的,可能增加对这些地区的轰炸。
这么做太容易泄露真实意图,所以大多数指挥官都会拒绝这个诱惑。
为了制造假象,也可能减少对这些地区的轰炸,这也可能是个信号。
在谈话中,战地情报官们也会对他们前一夜的报告进行更新。
谈话结束后,冯·梅勒辛写了一份给隆美尔的报告,然后送到指挥车去。
他和总参谋长讨论了一下,后者随后把报告呈送给隆美尔。
上午的讨论很简短,因为隆美尔的重大决定和当天的命令都是前一晚指定或发出的。
此外,隆美尔上午也通常不在思考状态。
他渴望行动。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