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夜 香港一夜-《最漫长的那一夜》

第9夜 香港一夜(第1页)

“阿SIR,我没做大哥很久了!

——吴宇森《英雄本色》宋子豪(狄龙)

2005年10月15日,我第一次到香港。

早上,自深圳出发,我跟制片人Z先生同行,有辆轿车来接我们。

经过文锦渡关口,守关的阿SIR面带微笑,看过通行证,示意入关。

进入香港的道路改左驶,丘陵起伏,绿意盎然。

车虽多,但井然有序,绝不见内地常见的抢道。

潮湿浓雾间,群山外的海峡,忽隐忽现,硕大的青马大桥,蓬莱仙山般的摩天巨楼。

进入九龙半岛的水泥森林,看不到周围高楼的顶,窄窄的马路两边,招牌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尖沙咀的酒店住下,特意走到弥敦道南头重庆大厦,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就是这处,却到处是黝黑的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底楼是个档次很低的卖场,据说晚上不安全。

下午,我和Z先生见了香港的投资方及导演黎妙雪。

那是我的小说第一次改电影——《地狱的第19层》。

有位很资深的女电影人,谈到张国荣出事前跟她通过电话,某段诡异的故事,在此不表。

谈完事,我和Z先生坐地铁去维港对面的香港岛。

在金钟下车步行坐缆车,来到太平山顶赏夜景。

观景平台狭小,大雾看不清,草草下来。

转了很久,却撞到中环广场,在香港打工的菲佣,每逢周末放假聚集于此。

又坐地铁去铜锣湾,车厢大半东南亚面孔,间或几个裹着美丽的丝绸头巾,那是穆斯林女孩标志,应是印尼或马来西亚人。

回到酒店,我独自外出。

深夜十点多,于香港人而言,夜生活才刚开始。

兰桂坊这种地方,我素无兴趣,掏出手机里存的地址,步行前往附近一条小街。

拥挤逼仄,密密麻麻的招牌底下,有间上海小馆。

门面不大,只有七八张桌子,下夜班的工人在吃炒饭。

有个年轻男人坐在角落,独自抽烟,看电视里的TVB剧。

他的椅背上,挂着件灰色风衣。

小马哥。

我叫了他的名字。

他猛然抬头,露出少年般的笑容,掐灭烟头,跟我拥抱。

他用上海话招呼我,用粤语跟伙计们说话,给我点上几份小吃。

他是这家店的老板。

我问他别来无恙。

阿SIR,我没做大哥很久了!

他的这句话,令人会心一笑,自动脑补出中年狄龙的形象。

小马哥,是我的初中同学。

有句讲句,他越来越像周润发了,当他重新给自己点上一根香烟,嘴角还叼着牙签时。

我和他第一次相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刚进上海市五一中学预备班。

小马哥,是我们班个子最高的。

他的功课差,小学就留过两级,比我们大两岁,嘴角已有一圈小胡子,穿着港剧流行的太子裤,看起来像社会青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