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身世的疑点,序言里穆先生已经提出,我便不再赘言。
只是想说一说写惜春的因由。
在古本的红楼里,“十二钗曲”
秦可卿的那一只最后写:“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
你知道红楼里的十二钗曲何等重要,雪芹一只笔点到的“箕裘颓堕皆从敬”
难道只是平白说吗?
古本中还有一笔,秦可卿死时贾珍披麻带孝如丧考妣。
妣是指母亲,如果贾珍仅仅是与秦氏偷欢的话,如丧考妣这个词根本就用不上。
这里应该是暗指和可卿偷欢的不是贾珍而是贾敬,也照应前面的“箕裘颓堕皆从敬”
,同时以秦氏和贾敬的辈分。
爬灰这个词也可以说得通。
秦可卿死时,贾蓉捐了个官,是五品的龙禁尉,所以第十三回的上半回回目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
你再看贾敬死时,皇帝是怎样下旨的,皇帝说:“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
这样一来,秦可卿死时种种异常之举,如果是放在贾敬身上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也有一种可能是,雪芹将贾敬死时的盛况搬移到秦可卿身上来。
脂批上写明,她觉得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太过露骨,恐有不便之处,特地让雪芹删去。
然而雪芹可能不舍,这是一个作者对自己的文字己常生的怜惜之心,他有可能将一些情节搬移,可卿的死和贾敬的死,也许就是属于这个情况。
在重新梳理情节的时候将贾敬的所为隐匿,转移到贾珍身上,并且将可卿降了一个辈分,配与贾蓉为妻。
这是我看到一个观点,我不认为全对,但这样的设想可以做为小说的素材,所以就设计了这样情况下的惜春,她是可卿和贾敬的女儿。
我这样写只是为了小说好看。
并不可以作为什么论点。
惜春是十二钗中曹公着墨最少的人物,却个性鲜明,叫人过目不忘。
她的孤僻也暗合了现代人的孤独感。
对于小说创作而言这个人物本身就具有更大更深入的发挥空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